来源: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11-16 14:52:02
选择字号:
《自然》报道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报道了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计划”,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通过开展这一国际研究计划来理解和减轻“第三极地区”的环境变化。以下是全文译文。
 
环境变化与冰川变化
 
寒冷、偏远并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这些描述不仅仅只适用于南北极地区,还适用于一个面积大于五百万平方公里、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中心的地区,研究人员称之为“第三极地区”(Nature 454, 393-396, 2008)。“第三极地区”拥有世界上除南北极之外最大的冰储量,其冰川数量超过46000条并且冻土面积广袤。然而,尽管有更多的生命依赖于第三极环境,对“第三极地区”的研究和高纬度地区的南北极相比依然少得多。
 
“第三极地区”也被称为亚洲水塔。该地区的冰川孕育着亚洲几大河流,成为维系10几个国家15亿人生活的重要水源。这些冰川正在快速消融,融水补给湖泊,导致湖泊水位上涨。然而,人们对环境变化在这里是如何演化的这一问题知之甚少。由中国科学院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计划”上个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召开了“第二次资深专家研讨会”,旨在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在这次会议中,研究这一区域的科学家们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讨论了最紧迫的科学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科学问题。
 
“研究这一区域的科学家每个人都在做着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大家的研究工作综合集成在一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TPE科学委员会主席、这次研讨会的组织者姚檀栋说。 “最好的办法就是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来评估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由于这一地区人口激增,因此,研究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被视为这一区域重要饮用水源的冰川的现状和未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的一份报告曾断言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将在2035年消失殆尽。这在去年已被证实是个错误(Nature 463, 276-277; 2010)。但是,研讨会上的与会者认为IPCC对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关注是正确的。“毫无疑问,该地区的许多冰川正在快速退缩”,印度德拉敦的瓦迪亚喜马拉雅地质研究所(Wadia Institute of Himalayan Geology)前任所长Baldev Raj Arora说。
 
由于缺乏整个地区的冰川编目,目前尚不清楚冰川退缩究竟有多快,也不清楚冰川退缩如何影响水资源。此外,卫星研究仅能对冰川面积做出粗略的估算,而这些地区的冰川地处偏远,高海拔以及恶劣的天气条件严重阻碍了实地观测。
 
但现有的证据支持冰川退缩这一事实。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时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将卫星资料和地面观测结合起来,在刚刚完成的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中,记录了大约24300条冰川以及各冰川的特征,如位置、长度和表面积等。他们的结果表明,自上一次编目到现在的大约30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17%,并且许多冰川已消失。
 
为了更好地估算冰川的变化,研究人员已测量了喜马拉雅地区各区域一些代表性冰川的体积和物质平衡。这种艰苦的研究,往往在海拔5000米以上进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田立德所取得的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第三极地区一些冰川的影响比之前预想的要更加严重”。例如,位于藏南希夏邦马峰北坡的抗物热冰川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损耗了将近一半的冰量,平均厚度减少了7.5米。
 
Arora说,印度喜马拉雅山地区有详尽研究资料的大多数冰川也在快速消融。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冰川学家、TPE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Lonnie Thompson也认为,纵观整个“第三极地区”,“虽然有区域差异存在,但是已有证据的天平肯定指向冰川快速退缩这一趋势”。

1 2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