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雪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2010-10-9 10:31:37
选择字号:
32年400万试管婴儿诞生 新技术背后诸多难题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10月7日报道,英国“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终于捧得诺贝尔医学奖,他的革命性成就颠覆了自然繁衍的一般秩序,使实验室里诞生婴儿成为可能。讽刺的是,诺贝尔奖委员会花了32年时间才最终承认了这项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成就。
 
32年有400万试管婴儿诞生 与常人一样健康
 
如今,试管婴儿已经变得十分普通,成为帮助不孕夫妇得子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家身旁的很多家人、朋友或者熟人,偶然间会在试管受精技术帮助下获得一个孩子。可1978年,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乔伊·布朗的诞生,却引发了全球关注和争议。如今,布朗已经长大成人并结婚,已为人母。随着时间推移,试管婴儿技术已经传遍世界,将近400万人由此而诞生,加入布朗的行列,美国每年大约有5.8万名试管婴儿出生。诺贝尔委员会宣称,长期持续的研究已经显示,试管婴儿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
 
新技术背后的伦理、法律等难题
 
但是这种新奇的科学研究也产生了许多伦理、法律以及政治问题,包括对试管婴儿出身和对未使用晶胚的命运的争论。1978年时,人们对试管婴儿的关注还集中于帮助传统不孕已婚家庭获得孩子,将夫妇的精子和卵子放进培养皿中受精,然后将晶胚重新植入母亲的子宫。但是自从那时开始,这一技术开始应用于更广泛人群,比如帮助同性恋夫妇和未婚女性,更不用说某些大龄女性。
 
代孕母亲和卵子捐赠日益成为人们交谈的话题。某些生母不愿意自己怀孕产子,爱德华兹的研究满足了这些人的愿望,他们既可以拥有一个完全具备生身父母遗传基因的亲生子,又不用经历十月怀胎的痛苦,代孕母亲成为最好的选择。1978年,医生和诊所必须一次将多个胚胎植入女性子宫中,以增加受孕的成功率,这也导致双胞胎甚至多胞胎的诞生几率大增。在1980年到2004年之间,美国双胞胎出生率跳增70%,部分原因就是试管受精的缘故。
 
在美国,个人试管受精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管制的,完全交由诊所、医生及其客户判断。情感代价和高昂费用(通常为1.2万美元)通常客户要求多个胚胎一次性植入,医生和诊所也希望提高受孕成功率。但多个胚胎植入可能造成更大危险,包括导致早产和婴儿出生体重偏轻,很多医疗组织呼吁减少一次性植入女性子宫的胚胎数量,以降低多生的可能和危险。
 
成为全美反堕胎势力的攻击目标
 
1978年的人们可能没想到试管婴儿变得像今天这样如此常见。人们对试管受精技术本身的争论并不大,毕竟谁也不想与那些渴望得到健康婴儿的父母作对。相反,人们集中争论的是未使用过的胚胎的命运,这些胚胎是试管受精的副产品,他们在胚胎干细胞研究之战中成为“政治足球”:支持者赞美这项科学研究,无数不治之症将从中受益,但流产反对者却激烈抗议。
 
近来,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为全美反流产力量的攻击目标,他们为这些流产儿寻求法律权利。反对人士警告称,这将给试管受精的胚胎以法律权利,对那些试管受精的人产生威胁。即使热心的保守派也对这种技术的前景产生争议,比如科罗拉多州、内华达州、阿拉斯加州、密苏里州、密西西比州以及佛罗里达州。唯一一个决定在11月中期选举中对是否允许胚胎干细胞研究进行投票的州只有科罗拉多州。
 
伦理和政治争论依然存在 试管婴儿之父获奖理所应当
 
试管婴儿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爱德华兹的发现已经为子宫外晶胚的遗传研究铺平了道路。但是遗传疗法也创造了一些可预见的挑战和未解决的伦理和政治争论。父母们会奋力争取“设计婴儿”吗,比如创造出特定性格、眼睛颜色的婴儿?集中于预防严重疾病的遗传干涉是否会对婴儿及其家庭造成破坏性后果?
 
诺贝尔委员会等待如此之久才决定授予爱德华兹及其同事、妇科专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这个医学奖项,或许是出于政治、宗教以及伦理争议的压力,但也可能是斯特普托已经去世多年,而爱德华兹曾经的睿智也已经褪色,因此他们的成就被长期推迟承认。但全世界数百万父母得知他们获奖的消息后却感到欣慰,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布朗通过爱德华兹创建的一家诊所发表声明称:“这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消息,我和母亲非常高兴这样一位试管婴儿先驱终于获得了他应得的承认。”
 
相关专题:2010年诺贝尔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