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0 9:48:11
选择字号:
访上海光源总指挥江绵恒:上海光源,“加速”科技创新
 
[科学时报 黄辛报道]1月19日,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验收会在上海召开。验收会召开前,上海光源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欣喜地接受了记者专访。
 
他指出:“上海光源以远少于世界同类装置的投资,以世界上同类装置的最快建造速度,实现了优异的性能,进入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行列,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装置之一。”
 
同时,他强调,上海光源高质量的建成,是依靠我国自己培养的中青年科学家,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紧密有效的院地合作和积极争取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上海光源工程的建成是一种民族自强的体现,她显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决心和意志”。
 
《科学时报》:上海光源能做什么?上海光源的科学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江绵恒:上海光源是一个多学科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它提供性能非常优异的光——从红外线到高能X射线(硬X射线)宽广波段、光谱连续的光,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诸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了一个最先进又不可替代的工具。
 
比如医学成像,上海光源的成像线站的静态分辨率已经达到0.8微米——比千分之一毫米还小,远远优于传统X光成像(毫米级)。
 
又比如材料研究,上海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线站已经开展了对催化剂反应过程的原位动态研究,小角散射线站进行了离线的碳纤维原丝纺丝成形过程、蚕丝形成过程的材料结构研究,下一步要争取做到原位研究。
 
《科学时报》:建设上海光源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上的意义何在?
 
江绵恒:中国科学院曾经作过一项研究,人均GDP少于300美元的经济体,其技术创新一般处于以使用技术为主的阶段;300~4750美元时,一般处于以改进技术为主的阶段;人均GDP到4750美元以上时,就要依靠自己创造技术了。我国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我们要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而上海光源就为自主创新所需要的前沿探索和技术突破提供了高效手段。
 
概括来说,上海光源的意义有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上海光源将为我国的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将为提升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作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利用上海光源的同步辐射实验技术开展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学科之众多,应用的领域之广泛,是其他大科学装置无法比拟的。
 
第二,上海光源将为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创造优良条件,为组建综合性国家大型科研基地奠定基础。上海光源首批建设的光束线和实验站居国际先进水平,可同时容纳近百名来自不同学科和高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开展科学实验。将来线站建满后,同时容纳的研究人员可达上千名;同时围绕上海光源将建设蛋白质研究中心——国家已立项开始建设,材料研究中心、纳米研究中心等。如此之多的研究人员聚集在这里,使上海光源自然而然成为综合性的大型前沿研究中心,为萌发新思想、创造新方法和开辟新学科提供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第三,上海光源将直接带动我国相关工业的发展。除了为相关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手段之外,上海光源本身属集成创新,它的建设涉及加速器、光束线站及建安方面的众多关键技术难题,上海光源的建设也直接带动我国现代高性能加速器、先进电工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密机械加工、X射线光学、快电子学、超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高稳定建筑等先进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大科学工程的实践证明,这种带动作用的间接效应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
 
《科学时报》:上海光源是以自主研制为主吗?它的成功研制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江绵恒:由这个领域的院士专家进行的工艺鉴定认为,上海光源实现了高水平的集成创新,自主研制的设备超过70%。实际上,上海光源从建筑、装置到设备,它的设计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科技队伍做出的,它的安装也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工人队伍完成的,达到了非常高的工艺水平,令国际同行叹服。比如180米的增强器,用于修正电子束流轨道的40块校正磁铁,1块也没用就调通了,说明我们的设计、加工、安装几乎没有偏差,在世界加速器界可能是“空前”的。
 
上海光源工程的参建、参研单位主要的就有上百家。上海光源国际先进的定位,对这些单位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需要他们“跳一下”才有可能达到。而就是在这个“跳一下”的过程中,在工程科研团队的指导与合作下,相关单位和企业的技术能力都获得了提升、飞跃。
 
《科学时报》:院市合作在上海光源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您如何评价与上海市共建上海光源这一机制创新?
 
江绵恒:上海光源是院市合作的典范。这种合作创新机制为地方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创造了成功范例。
 
需要强调的是,上海市对上海光源这一大科学工程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1998年上海光源预研研究时,总经费8000万元中,上海市就投入了6000万元,中国科学院则组织北京高能所、合肥光源的专家骨干,与上海应用物理所的科研人员组成预研工程队伍,为上海光源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立项开工,上海市无偿划拨了张江的300亩地,并且将上海光源工程纳入上海市重大工程和首批科教兴市重大项目予以保障,极大地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在争取和完成这一国家任务的过程中,院市双方通力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创了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的新模式。
 
《科学时报》:上海光源工程的人才队伍是如何培养和建设的?是什么样的激励机制使上海光源工程建设队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建成上海光源?
 
江绵恒:我为有一支凝结着严谨高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的上海光源工程队伍而深感自豪,正是这种“上海光源精神”激励着他们拼搏攻关。
 
我们的前工程办主任汤杰,在2009年2月,距成功只有2个月的时候,因积劳成疾,高血压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年仅43岁。他是一个很机灵的上海小伙子,能力很大。挣钱的机会很多,但他为了热爱的上海光源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全心投入工程,在工地、现场几乎总能看到他,是公认的上海光源的“大管家”。为什么?这是精神的力量。
 
上海光源工程队伍,开工时主要骨干的平均年龄约37岁,在加速器界显得很年轻,缺乏工程经验,而且队伍规模也很不足。怎么办?经验不足,我们就加强培养和岗位锻炼,提倡“干中学”,请来国内外特定领域的专家交流指导,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参加夏季加速器学校学习,提高能力;送到国外在建光源短期学习实践,在调试时实行跨分总体、跨线站的排班制度,积累经验。规模不足,我们根据需要引进关键岗位适用人才——上海光源本着务实原则引进人才,骨干队伍中直接从海外引进的约8%,主体主要是通过国内科研实践的锻炼自主培养。经过工程建设的锤炼,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高水平能战斗的年轻的大科学工程队伍。
 
《科学时报》:上海光源下一步如何发展,有什么计划和设想?
 
江绵恒:首先是高质量地运行好上海光源,使首批7条线站充分发挥作用,产出高水平的用户实验成果。工程验收后,就要转入运行开放,要成立上海光源的运行组织体系——国家科学中心。
 
其次要尽快把后续线站建起来。现在国家批准的蛋白质研究设施工程已开工建设,将在上海光源上建设5条光束线和6个实验站。我们有一个规划,希望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启动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建设25条左右的光束线站,基本达到实验方法和应用领域的学科覆盖。然后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三期工程的建设,再新建或升级改造20条左右的线站,满足最新的学科发展和用户需求,将上海光源效率发挥得比较充分。
 
同时,要进行更先进光源的前瞻部署。现在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已在国际上加速发展起来,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已经出光,德国、日本、韩国等也已起步。我们已经向国家建议,在这个园区内、上海光源的北面,建设一台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开展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预先研究;希望在这之后,再向国家申请建设硬X射线的用户装置,把我们与先进国家在光子科学领域的发展差距缩短到10~15年左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科技投入不光是在国际最高水平上的追求,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在2020年后的又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望进行三期工程建设,再新建或升级改造20条左右的线站,满足最新的学科发展和用户需求。可以预见,届时国内外上千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同时在此昼夜不息地开展实验和研究,容纳量将10倍于目前水平。
 
《科学时报》 (2010-1-20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