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欧盟第七框架项目(CEOP-AEGIS)和德国科研联盟资助项目SPP的共同支持下,德国科学家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有关科研人员联合在纳木错站附近架设温/湿通量观测设备,开始强化观测高海拔地区的CO2\H2O通量、降水和辐射等。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德方科研人员和中方人员,在纳木错站的白马纳木错岸边架设了CO2\H2O通量仪(LI-COR 7500)、三维风速仪(CSAT3)、四分量辐射仪(Kipp&Zonen)、土壤温/湿探头(7层)、湖水温度探头和雨量筒等设备。在本次温/湿测定中,还增加了一个对探头进行增益调节装置,以便对仪器在不同季节的响应程度进行调节——未加该装置的仪器在高寒地区尤其冬季可能无法产生正常的数据,而该装置将明显提高观测的时间覆盖度。
该项目属于欧盟第七框架项目“长期观测结合卫星遥感与数值模拟研究青藏高原水文气象过程及亚洲季风系统”中第一课题。在未来3年内,全球8个研究所和大学将通力合作,通过融合地面定位观测-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等各种手段,来定量研究青藏高原的水热平衡。支持项目之一的德国科研联盟SPP项目主要关注青藏高原大气及其下垫面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过程,这个过程对理解亚洲季风、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角色有重要作用。该项目对通量测定进行质量控制和尺度上演,并对大气运动、云、降水和辐射等进行中尺度的建模。
另外,除了在纳木错地区开展观测外,该项目组成员还将对那曲、珠峰等地区进行考察选点,以便进行更广泛意义上的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