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9-6-25 11:15:13
选择字号:
饶毅:在顶尖杂志发论文也可能害作者
 
6月23日,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教授在其科学网博客中发表了《提醒年轻人:何时SCI害你?》一文,分析了过度依赖SCI所带来的弊端。6月24日,饶毅再发博文《“杂志拜物教”:何时发Cell Nature Science 论文害你》,告诫年轻人,在Cell 、NatureScience等顶尖杂志发表论文,并不一定都是给作者带来好处,有时,也可以害作者。以下为博文内容:
 
在中国,过分强调杂志、强调引用数,而不强调内容,可以出现什么情况?
 
中国近年在顶尖杂志有篇引人瞩目的文章,也许错了、至少有争议。而且有多篇论文对其异议。但是,其通讯作者今年仍被提名为院士候选人,而其竞选材料上面首要“贡献”就是这篇有争议的论文。为竞选而列出论文引用数,并不分开批评和表扬,只说有多少篇,在哪些杂志被引用。这样,质疑、否定这篇文章的文章,因为引用了它,也起了支持候选院士的作用。这也许是在目前中国才可以发生的怪事,是“杂志拜物教”发展的产物。
 
本文批判的问题有严格限定的针对性,并不是全盘否定读者很多的杂志。
 
就像前文讨论“何时”SCI害你一样,关键在于“何时”、什么情况下,而不是说SCI、CellNature、 Science全部、时时刻刻都在害人。
 
本文告诫年轻人,在CellNature、 Science发表论文,并不一定都是给作者带来好处,有时,也可以害作者。
 
在顶尖杂志发论文,读者多,引人瞩目。
 
好的文章,发到很多读者的杂志,对于作者一般来说是好事。
 
但是,最容易想到三种文章,如果发表在顶尖杂志上,可以害作者:一是造假的文章,二是其他原因错了的文章,三是质量不好的文章。
 
造假的文章,如果在大杂志,以后很多人知道,等于作者给自己做负面广告。
 
错了的文章,也是一样。如果是小杂志,介意的人不多。而如果错的文章在Cell 、Nature、 Science发表,读过文章的人,伴有反感和忿忿不平的心情,更讨厌作者。
 
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是第三种情况:不好的文章不应该挤到顶尖杂志上去发表。其实,那是蒙骗外行,内行看了,对作者会失去尊敬。
 
有时会看到一些人,把一些不好的文章(意义不大、研究不严格…)想方设法发表到好的杂志上。很多人认为这种人很聪明、至少是很有本事。首先,如果聪明的人,浪费时间(以及经费、精力)发表不好的文章,本身就是不聪明的表现(也许只是有小聪明)。其次,虽然外行会以为作者发表了Cell、 Nature 、Science论文很厉害、也许有成就,但是内行、读文章的人,发现内容水平低以后,会不尊重作者,甚至怀疑作者整体水平低。
 
第三种情况,如果是在一般杂志上,读者比较容易忘记。但是如果在最好的杂志,会有一些读者念念不忘,积累对作者的怀疑。
 
这不是说法,而是实际上时常发生的事情。只不过,多数人不会公开出来说。
 
如果读者是年轻人,没听过这样故事的话,可以问问同行有经验的人,他们会有比较具体故事。
 
中国很多地方还沉浸在“杂志拜物教”中。有段时间是发一篇就必定做院士,后来是发两篇。
 
但是,我相信,这种现象在中国也不可能延续很长时间。中国将逐渐走出“杂志拜物教”时代,将重视论文内容。
 
所以,我劝年轻人不要被这种即将过时的狂热所迷惑。
 
本文和上篇关于SCI的博文,都希望鼓励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不要被表面声势所误导,要尽力做好重要的研究。有足够好的工作,在哪里发论文等其他事情是好工作的附属产物,而不是反过来:发表在顶尖杂志并不能证明工作就一定是好的,至少对于读你文章的内行来说。
 
我还没有幼稚到认为中国科教有关的部门、机构、群体现在可以马上改。但是,给年轻人打预防针,以期推动今后逐渐改。如果没有人说,做起来就更困难。
 
(对于文章开篇提出的具体工作的说明:科学当然可以有争议。但是,在争议没有平息,有多个不同的结果时,不能简单支持一个工作,需要等更多结果。另外,如果这篇论文不是在顶尖杂志发表,我也不会知道,它就不会成为我博文的例子。所以,初入门的学生们也可以从本博文的具体事件,总结经验教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