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杨建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6-3 0:09:39
杨建业:南水北调延后 不仅仅是水的危机

 
近日读报得知,因南水北调引水进京规划延后五年,原定明年进京10亿立方米长江水的计划也跟着延缓。水务部门表示,将促使高耗水企业退出北京,扩大再生水利用,再从外省市调水进京以应对之。
 
这些年,不管中国何处出现水危机,几乎无一不是要去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地方上大工程调水,好像前些年还有人想从喜马拉雅山那里引水。北京看来也不例外。中国幸好还算地广,如果是干旱而又狭小的以色列,又从哪里调水呢?
 
所以,即使撇开动辄就喜欢上工程的官员们那点可疑的真实动机不谈,笔者也怀疑这类“大手笔”并不表征中国人民之“勤劳勇敢智慧”,反愈显其某种思维和行动的惰性。诚如论者所言,“原本应在多年宣传呼吁培养起来的节水行为,也因为有‘客水’可恃,往往被一再延缓”,使得北京人缺水但并不知惜水。如建造“不符合北方生态环境的巨型水景景观;追求GDP、与首都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的大工业项目;讲究个体或小群体生活舒适的耗水住宅;以及全社会着力营造的、无视水危机的乐观气氛等”。且调水的做法,还加剧了被调水地方的水资源紧张,亦有损经济发展公平。
 
故北京之缺水,本应重点在节流上下功夫,而不是开源。但又据说,2001年以来,北京已连续四次调整水价,综合水价从3.01元提高到目前的5.04元,然而大家的节水意识仍无明显提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笔者想举出两件真实的事情以资对比,大家或许能从中悟出点什么。
 
其一,大约1973年西方世界石油危机时,尼克松号召美国人民在危机持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天晚上推迟用电一小时。结果不用任何监督检查,全体美国人都和政府高度地“保持了一致”,节能效果非常好。
 
其二,1998年夏,笔者在北京某大学食堂用餐,暑假前发现食堂大厅里洗碗的一个水龙头坏了,水流如注。原以为很快有校工去维修,谁知一个多月后返校,却依然如此。遂愤而匿名上书校长,痛斥后勤管理者作风官僚,下面工作人员亦毫无职业道德,一般目睹者则太漠然,以至于近40多个日日夜夜白白浪费了许许多多自来水。这还是发生在堂堂首都北京,发生在“引领社会先进潮流”的精英济济的大学——一个以研究资源为主业为特色的“211工程”的著名大学!资源节约意识如此匮乏,公民责任感如此淡漠,别说水价从3.01元提高到5.04元,就是提高到10元、100元,只要不掏个人的腰包,又关他何事?
 
显然,只有公民意识十分匮乏的社会,才会出现这种普遍的淡然和冷漠。结果,本来不是事都会成为事,甚至成了大事;本来是很容易做到的事,都成了老大难,甚至成为难以治愈的痼疾。
 
(作者系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科学时报》 (2009-6-3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