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建农日前提出,要切实关注食品安全,赋予“民以食为天”以新的诠释。
“民以食为天”最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中国很早即进入农耕时代,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天灾人祸频繁,老百姓不得不对温饱给予极大关注,把有没有饭吃看作天字第一号的大事。
目前,大多数人再也不必为温饱担忧,人们对饮食的关注焦点也从“吃得饱”转移到“吃得安全”上来。
“然而,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中毒事件时有所闻。”叶建农介绍说,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食物中毒例数在200万人次以上,其中有相当比例是由违禁食品添加剂引起,如2005年苏丹红事件、2006年瘦肉精事件、2008年三聚氰氨事件等。这类事件不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而且也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叶建农说,客观而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整治。同时还应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把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当做天大的事来看待。
回顾化学史,人类最先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是尿素,此项工作由德国化学家费里德里希·维勒在1828年完成。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人类合成的非天然有机化合物已超过10万种,其中也包括前面提及的苏丹红、瘦肉精和三聚氰氨等。目前由人类合成的非天然有机化合物总数仍以每年2000多种的速度增加。
叶建农介绍道,人类本身对这十多万种非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毒副作用知之甚少,其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可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或色素等)合法使用,而且含量还需严格控制。三聚氰氨虽然被冠以“蛋白精”,其本身不过是一种化工原料,与蛋白质风马牛不相及。三鹿奶粉事件告诫我们,对人工合成的非天然化合物,除非属于国家已经批准的合法食品添加剂,我们都应对其进行“有毒、有害推断”。
鉴于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加强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整治已经刻不容缓,叶建农为此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依法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该法的出台,为系统、有序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第二,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协调和整合农业、工商、卫生、质检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使之既各司其职,做好分段监管工作,又能“无缝对接”,不留管理真空。第三,建立国家食品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技术中心,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职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第四,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法律意识,提倡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感,力戒愚昧无知和见利忘义的无良行为。第五,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建立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科学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科学时报》 (2009-3-18 A2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