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被称为“个体劳动者”,不少人认为大学的教学是教师分散独立的脑力劳动。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大学里的教师很多,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和职称结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也不尽一致,有的甚至相差悬殊。只靠单兵作战很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需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搞好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人的课、一门课讲得再好、再精彩,也很难提高全校的教学效果。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既要坚持分工又要重视合作,变单兵分散作战为多兵集合作战,才能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上去。
那么,如何搞好大学教学的协作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备课是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一般说来,备课质量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而个人分散备课往往会受到教师的知识面、思维的局限性、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思路不够清晰等的影响,造成备课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则可以克服以上局限和不足,通过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教学信息共享,教学经验互补,从而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为上好课作好应有的积极准备。
第二,要坚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与青年教师相比,老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知识结构、教学素养等方面都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提高教学的效果,熟悉科研之路,学校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选择和配备指导教师。老教师要像师傅带徒弟、教练带运动员那样,手把手地对青年教师的备课、教学进行指导,让他们打牢教学的基本功,切实过好教学质量这一关。
当然,作为青年教师,也要端正态度,克服固步自封和浮躁心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提高自己教学素养上向老教师看齐,做一个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喜欢思考、对新鲜事物敏感、与学生交流畅通,他们的这些优点和优势也值得中老年教师学习。
第三,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活动。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之间交流的桥梁和载体。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活动是少不了的,许多整体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无不十分重视教学研究活动。
近年来,许多大学中的教学系升格为学院,教研室升格为教学系,原来的教研室已经不复存在。现在,不少大学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是学科组,而实际上,现在的学科组与过去的教研室不可同日而语。由于机构的变化,再加上教师们各自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原来的教研活动很少搞起来,有的虽然也搞教学研究,但往往是走走过场,效果不佳。为了防止流于形式,提高教学研究的效果,要制定教学研究制度,把教学研究纳入教学的管理之中,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从而使得教学研究的时间雷打不动,不能随意占用。
第四,要加强教师之间的思想和学术交流。一个人的思想难免有局限性。而教学系、教研室升格为学院、系后,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比较少,除了学校或者学院召开会议,平时一般很少见面,这对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不利的。可以通过成立学术研究小组等形式,让教师之间自由进行思想和学术的交流。同时,还要注意克服文人相轻的心理,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求大同存小疑,搞好教师之间的团结。
第五,创造集体教学的良好氛围。一个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教师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不仅搞好科研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搞好教学也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学校要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搞上去,就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重视对教学团队的指导,表彰教学优秀的基层教学组织,创设集体教学的良好氛围,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凝聚力,让教师们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形成集体教学的环境。
第六,加强对优秀教学团队的表彰奖励。为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学团队脱颖而出,应该加强对学校各类优质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的表彰奖励,包括物质性奖励和精神奖励,让广大教师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以改变过去只是表彰优秀教学个人、很少表彰奖励优秀教学团队的做法,以形成重视集体教学的浓厚氛围。
《科学时报》 (2009-2-24 B4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