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院消化道专家任旭等科研人员在近期的研究中,首次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变化和胰管X线形态学异常,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等角度着手,深入揭示了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与肿瘤分期和肿块大小的关系,为临床预测胰腺癌的进展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因而时常发生误诊、过期手术等情况。进展期胰腺癌有时难以在术前判定肿瘤能否切除,需要在手术中探查确定。因此,术前判定胰腺癌进展程度以预测手术切除肿瘤的可能性,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对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不必要的创伤、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从目前的医学判定水平来看,胰腺癌能否切除主要取决于肿瘤分期及其肿瘤大小。
在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任旭带领课题组对大样本胰腺癌病例进行了术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并评价了胰腺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胰管X线形态学变化,研究以上检查结果与胰腺癌分期和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ERCP对判定胰腺癌分期和肿瘤大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胰腺癌胰管狭窄段越长,提示肿瘤越大,分期越晚,手术可切除性越小;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大小及分期有关,标志物水平越高,手术切除可能性越小;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异常表达,提示胰腺癌已进展到Ⅲ期或Ⅳ期;胰腺癌84.6%胰腺外分泌功能有异常,其减低程度与肿块大小有相关性。
专家评价指出,国内外胰腺癌术前判定手术切除性主要依据于超声、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率虽然可达70%~90%,但尚有少部分病例难以确定肿瘤分期。该项研究另辟蹊径,通过对上述几种方法的测定,为预测胰腺癌进展程度并判断其临床分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并多次被专家学者引用。
《科学时报》 (2009-12-17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