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国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1-23 23:57:42
选择字号:
蒋国华:对教育部长的教育期望
 
日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11月1日《人民日报》)。消息既出,竟然引发教育界内外、网上网下、坊间邻里的激动与热评,恐怕这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至少近二三十年来,人们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一位新教育部长的任命寄予如此的关注和厚望。或许正是应了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在大众的“关注与厚望”之中,透露出的是对新部长的期盼,希望新部长能真正遵照温总理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所讲的那样:“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这是我国行将到来的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契机,也是全国人民对新部长上任伊始的期待。
 
这“关注和厚望”,是对温总理近3年来有关教育改革问题的调研、座谈、讲话和批示的大众回声。
 
说来也巧,国人引以为科学的骄子、民族的脊梁与知识分子的典范,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或许更加剧了这种成分。温总理始终记得2005年去看望时钱老所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6年末,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以钱老的这个“为什么中国一直出不了大师”的问题,求教过6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
 
或许是大学校长、教育专家们给出的答案并不尽如人意,今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去三十五中慰问老师时,又谈到了钱学森:“我坦率告诉大家,他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他尖锐地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得都很好,我都赞成。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最近这次我看他,我认为是他头脑最清楚的一次,他还在讲这一点。我理解,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而最早提出对我国教育存在“危机感”的不是别人,正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早在改革开放前夕就尖锐地指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学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拉住了。”
 
这种“关注和厚望”,还是对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自豪和对更快、更高、更强的综合国力的大众渴望。众所周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可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到处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间,教育“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温总理语)。温总理于是大声疾呼:“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大国总理疾呼背后,根据在“我国的生产力、科技和教育还比较落后”!
 
正因为如此,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契机正在向我们走来。毋庸讳言,当我们民族的智慧足以在月球环绕的今天,如何改革教育、如何“出大师”这类的问题,难道能难倒我们吗?
 
教育创新,不再空谈。
 
《科学时报》 (2009-11-24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