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赵雪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1-22 11:37:19
科普作家断层十年依旧
 
数一数中国科普界里我们熟悉的科普作家,大多在70岁左右,40岁以下的作家仅占20%。这一现象被科普界称为科普作家人才断层。十几年来我国科普界一直在强烈呼吁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时至今日这一现象仍然依旧。
 
年龄尴尬——四十岁以下仅占两成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会员星河,是青少年喜爱的科幻作家,他的科幻小说《网络游戏联军》、《海底记忆》、《朝圣》等,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奖、科幻文艺奖等多种奖励。
 
1997年,加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时,星河这张年轻的面孔,在老作家如林的协会里格外醒目,十年后的今天,星河在协会里的定位仍然是青年作家。“十年前开会我最小,现在开会还是我最小。”提起中国科普作家断层问题,星河感言,近十年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吸收的年轻作家实在太少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居云峰提供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状况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12月,协会成立30年以来,共发展个人会员2552人,在年龄结构上,60岁以上的占53%,40—60岁的占24.6%,40岁以下的仅占20.6%。
 
断层释因——有职称、高素质、欠激励
 
按照中国科普协会过去的章程,加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个人会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称及一定量作品,这道门槛常常使30岁左右的年轻人难以逾越。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郭曰方对此认为:“科普写作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解读、科学观念的培育等,已属人文科学范畴,对作家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大部分科研人员和文艺作家其实是做不来的。”然而,这只是造成我国科普作家断层的原因之一。
 
此外,郭曰方说,受现有政策和业内观念的影响,科研人员搞科普缺乏足够激励,甚至容易被同僚所歧视,是我国科普作家断层的另一个原因之一。
 
新兴现象——年轻“松鼠”剥开科学坚果
 
“虽说纸媒科普作家中年轻人不多,可是网络上众多的科普博客博主却大多是30多岁的年轻人。”提起在年轻人中名气渐旺的朋友姬十三,星河说。
 
姬十三,30岁,神经生物学博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8个月前开通的《科学松鼠会》群博,其宗旨是“让我们剥开科学的坚果”。
 
“松鼠会里自发地聚集了国内70%的媒体的年轻科学编辑、科学记者以及科普作者和译者,他们大多数是博士,撰写发表的文章涉及生物、生命、地球、物理、航空航天等众多学科。大家就像松鼠一样,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后,再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姬十三说,在前不久德国举行的全球博客大赛上,这个诞生不久的博客,获得了“最佳国际博客公众奖”和“最佳中文博客公众奖”两个奖项。
 
作为博主,姬十三不仅为博客撰稿、翻译科普文章,他还在博客上推荐国内外精品科普图书,组织受众观看科学纪录片,定期组织撰稿人沙龙和走进大自然考察活动,并为报社写专栏。他计划,在高校中有计划地培训有科学背景和一定写作能力的学生作者,将松鼠会做成一个草根型的公益性民间团体。
 
对此现象,郭曰方认为,在培养年轻科普作家的同时,必须重视网络这块阵地,在将纸媒与网络联动起来的同时,加大发现年轻科普作家的力度。
 
网络互动力推科普发展
 
与姬十三一样,中科院文联理事、中科院科普作协会员、30岁的年轻人段煦,开通不到两年的“博物地理”科普博客,以其“博物杂拌:动植矿等有趣东西;地理零拾:地方风土等有趣故事”为理念,创下了21万多次的点击率,位居“科学网”博客排行第39名。
 
2008年8月13日,段煦在博客上发表的科普日志《感受小浣熊的洁癖》,以其亲身的体验、清新的语言、有趣的故事,简洁地描述了小浣熊的生活习性和形成原因,日志被其他媒体转载后,他收到不少青少年朋友探讨性的邮件,他说:“网络科普对纸媒的冲击已经不可避免,它快捷的互动性,让受众推着我往前走,想停也停不下来。”
 
段煦在中国科学院网站做科普频道已经七八年,对受众喜欢什么样的科普内容和形式把握得清清楚楚。目前,像姬十三、段煦这样从小热爱科学,励志科学传播的网络青年作家在我国大有人在,遗憾的是,他们至今并没有被吸收到我国科普作家的队伍中来。“因为不同媒介的科普作家有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所以目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正在考虑吸收年轻网络科普作家的问题。”居云峰说。
 
解决之道
 
科普作品影响深远1972年12月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此后,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格雷克,用图书的形式归纳了科学家的工作和假说,将此科学介绍出去,激发了大众对混沌学的浓厚兴趣。时至今日,这一论断仍为人津津乐道。
 
今天,伴随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混沌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影响深远、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由此可见,一部精品原创科普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整个民族科学素养的影响显而易见。
 
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12月,中国作家科普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吸收的个人会员近1/3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郭曰方说:“现在争论的并不是我国科普作家在什么层面上断层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立即行动起来,快速地发现并吸收广受人们喜爱的青年作家。”
 
加大吸收与培养力度
 
“在吸收和培养年青科普作家问题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目前正在加大力度。”居云峰介绍:“这些措施一是在各高校积极发展校长或副校长成为骨干会员,让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发现和培养年青教师及学生;二是针对社会热点,今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准备推出一套精品原创科普图书,其中部分书目由科学家和青年作家合创,在推广精品科普图书的同时推广新人新作;三是将协会部分常务理事所在的出版社等单位以及热心科普事业的单位吸收为集体会员,在其中主动发现和培养年轻作家;四是在每年的优秀科普作品评选中,着重新人新作的科普创作研讨和推介,调动年轻科普作家的积极性。”
 
按以上规划,5年以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个人会员将增加到10000名,其中年轻会员比例将占到一半以上。
 
去年9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影视创作基地在郑州挂牌,它担当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科普影视创作人才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相关主体工作。居云峰认为,这个基地加上网络传播方式,在为我国更快地发现和培养年轻科普作家的同时,还可以使我国的科普创作形式达到百花齐放。
 
为了尽早达到我国科普创作新人辈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居云峰建议:参照部分科研机构的做法,国家对入选中国科普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科普作品,应该列入作者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并在职称评定中给予鼓励。
 
■新闻缘起
 
为了提高中国科普作家的原创能力,培养中青年科普作家,中国科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于2008年12月16日在京举办了一届科普编创与科普理论研修班,科学诗人郭曰方、科普作家卞毓麟、科幻作家星河等几位耳熟能详的科普作家应邀出席授课。这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为解决我国科普作家人才断层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