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正国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3 6:14:28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未雨绸缪 将震灾损失减至最小
 
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我们还不能准确预测每次地震的发生,但如果平时准备充分,可使地震等灾害发生后的损失减至最小限度。现从医学角度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组织指挥
 
救灾时的急救医疗工作,因事件的突然性和机构的临时性,组织指挥就显得尤其重要。发生较大地震灾害时,全国或地区将成立临时救灾指挥部,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成立临时急救医疗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和协调灾区所有医疗卫生力量。通常领导小组由军队和地方医疗卫生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下设医疗救护组、伤员后送组、卫生防疫组、药材供应组和通信联络组。
 
救治工作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现场抢救,包括进入灾区后搜寻和发现伤员,指导自救互救等;第二级为早期救治,位置离现场不远,对现场送来的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和早期应急处理,如对上呼吸道阻塞的伤员做环甲膜切开或气管造口,对张力性气胸做穿刺排气,进行补充纠正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第三级为专科治疗,送至离地震现场较远的地方进行救治。
 
二、制定预案
 
平时就应设计出发生地震灾害时的救治预案,确定指挥和专业技术人员,专门储存物资装备、通讯器材等。人员要进行模拟训练,做到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对有保存期限的药品等物资作定期检查,将要过期的要及时更换。
 
三、加强培训
 
对技术人员,除进行专业培训外,还要让他们做到一专多能,并能在条件很差甚至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开展工作。
 
四、进行科普教育
 
通过观看电视片、阅读小册子和演练等方式方法,让一般居民都能了解地震等灾害的一般知识,学会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
 
五、加强国际交流
 
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吸收国外在抗震救灾方面的成功经验。国内成立相应的学术团体,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并结合我国的情况,制定一整套紧急救援方案和措施。(潘锋 /整理)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