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院组织自然减灾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 |
|
遥感技术为北川重建选址提供决策参考 |
|
“创新为民,科技救灾”,国际科学院自然灾害减灾项目主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日前在国际科学院组织(IAP)自然减灾国际研讨会上介绍了我国利用遥感飞机在灾区进行大量勘察和监测,为灾后重建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的情况。
据郭华东介绍,从5月14日至今,中科院的两架遥感飞机每天都对灾区进行航空遥感观测,包括水利部、国家地震局等在内的10个部门,每天下午都会到数字地球科学中心获取最新的数据。
震后第五天,中科院分析震区遥感数据后就建议,北川县城必须异地重建,现有人员也应该迅速撤离;还建议,尽量保留北川县城的地质原貌,适当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地震遗址。
“从地理位置来看,北川县城在选址上确实缺乏科学依据。”郭华东说,5月19日在对上级部门的汇报中,科学中心提出了3个建议,其中一个就是建议北川异地重建,北川县城在选址时缺乏科学依据,北川的江河河堤受力严重,一旦地震就容易受到影响。
目前遥感飞机已经将北川县城可能的新址都进行了观测和拍摄,以供决策。目前,北川县城异地重建有两个方案,一是与其邻近的安县安昌镇,距北川县城20公里左右,另一个选择是北川县擂鼓镇。郭华东告诉记者,中科院的航空遥感飞机已详细拍下两地的地形地貌,“我们会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哪处选址更符合科学性”。
本次国际科学院组织自然减灾国际研讨会于5月27日~2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各国科学院的专家讨论了有关国际科学院自然减灾科学项目的研究报告,其中包括地震、飓风与风暴潮灾、洪水与干旱、地球观测技术对减轻自然灾害的应用等。会议讨论和修改了由中科院牵头的国际科学院间组织项目《减轻自然灾害(2005-2008)的研究报告》草案,并形成最后的正式报告,并将于9月份在加拿大召开的IAP执委会上提交项目报告。
此次国际会议的召开,争取依靠IAP网络促成更多的科学院或国家、非政府组织(NGO)踊跃参与到科学减灾活动中来,由此促成一些国际减灾的合作项目,有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科技减灾应用实践,可以促进各个国家在减轻自然灾害方面的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