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陆琦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4-24 2:7:36
杜军保:一位既是老师又是科学家的儿科医生

 

杜军保,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一提起儿科医生,人们脑海里往往会出现一位和蔼可亲的白衣天使的形象。
 
初见杜军保,就是这种感觉,朴实、和蔼,高高的个子。从1989年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毕业以来,杜军保一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临床一线工作。
 
医生,只是杜军保的一个身份。事实上他的简历里还包括了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等内容。近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研室的狭小办公室里,杜军保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专访。
 
开场白很简单:“我喜欢儿科。时间很紧,就靠挤时间。”
 
儿科医生有喜有悲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有喜有悲。”杜军保从事儿科医疗工作近20年,感触很深。“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很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密关注。病情好转了,我们大夫的心情也随之好转。但是我们的心情也有沉重的时候,特别是看到送小孩来看病的家长,那一张张焦急的脸庞,我们也跟着紧张。”
 
杜军保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一个住院的8岁小女孩得了白血病。当时,白血病在我国的5年存活率只有50%。杜军保每天给她作检查、治疗,“觉得她特别可怜,小孩又特别可爱”。于是,就想尽一切办法给她治病,希望她能赶快好起来。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小女孩的病情基本上得到了缓解。出院后的每年教师节,小女孩都会来医院看望杜军保等医护人员,并送花给他们。有一年教师节小女孩没有来,从那年以后小女孩就再没来过,医院后来从她父母那儿了解到小女孩已经离开人世。
 
“每到教师节都会想起这个小女孩。”杜军保有些哽咽了。“很同情这个孩子,眼睁睁看着小孩得病却束手无策,很着急。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医疗技术、医学理论都亟待提高,不仅仅是白血病,人类对疾病的未知数太多了。”
 
杜军保认为,作为医生,解除人们的疾病痛苦、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始终是根本任务。目前,有些儿科疾病的诊断比较困难,治疗手段还不够充分,疾病预防还需要加强。作为儿科医生,不能单纯维持现状,需要更多的探索。
 
杜军保是这样要求自己,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我希望能够培养他们形成敏锐的科学思维和正确的科研思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实践中使他们具有端正的科研作风,能够不断发现更多的创新点。”
 
科研需要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正在杜军保实验室中作实验的一位学生这样告诉记者:“杜老师有一种面对未知领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1987年,由三位美国科学家率先发现了一氧化氮的心血管效应,并且根据这种机理,制成了很多药物来治疗心血管疾病;上世纪90年代,他们又发现除了一氧化氮,人体还能自身生成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一样作用于细胞、组织来调节生命活动。1998年,这3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这激发了杜军保的思索:在身体里一定不只存在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信号分子。被人们称之为废气的硫化氢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但在体内它可由含硫氨基酸的代谢途径生成。考虑到硫化氢也是一种小分子气体,那么,到底在心脏等循环器官内是否存在硫化氢小分子呢?如果存在,它在诸多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是否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在前辈唐朝枢老师的指导下,杜军保及其研究团队,经过刻苦拼搏、深入钻研,果然发现了在心脏等心血管器官中确实存在硫化氢的生成体系,心血管系统可以产生内源性硫化氢气体。更为有趣的是,他们研究发现,在正常的心血管活动中谁都离不开这种硫化氢气体。硫化氢可以舒张血管、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心脏的收缩状态,而且很多心血管系统疾病都是与硫化氢在体内存在的过多或过少密切相关。
 
这项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气体分子调控理论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理论的进步。业内专家高度评价说:“这一重大研究发现表明,中国人在世界上正在引领该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杜军保也因此成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历史上第一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围绕上述研究成果,他在国内外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国际著名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60余篇,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学术奖励。
 
杜军保并未因此而止步。他进一步思索,三种气体信号分子都很重要,但是不一定独立作用,可能有相互关联,从而调节机体的心血管功能。他进一步提出设想:在机体内可能存在气体信号分子网络,即一种气体分子生成的量可能影响到其余两种气体分子的生成;气体联合产生的效应可能比单独作用之和的效应还要大。
 
杜军保还提出,气体信号分子是一个家系,调节心血管功能的还应该包括其他家系,如血管活性肽、单个氨基酸等,可能家系之间也存在关联。杜军保说:“这些都需要进一步阐明,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认识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调节机理。明确了发病机理,才能更有目标地进行治疗。也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个预警指标。”
 
临床与科研互相促进
 
“科研中的许多课题,都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问题就来自于疾病,因此临床能够促进科研的选题和方向的确立;而通过科研,研究机理和治疗方法,反作用于临床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水平。”杜军保在临床实践中找到许多科研灵感。
 
杜军保在临床中遇到过大量的晕厥儿童,特别是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晕厥待查”这一诊断。因为心脑疾病引起的晕厥仅占20%左右,其他更多的是不明原因引起的晕厥。
 
从1992年开始,杜军保就开始探寻那80%的晕厥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当时,中国没有这方面的诊断方法,国外有的也仅是对成人晕厥诊断的资料,他和同事们就根据国外的经验,自行设计并开展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儿童直立倾斜试验检测,很多晕厥儿童都得到了正确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但这个试验的诊断价值有限,只能准确诊断50%左右的患儿。杜军保带领其博士生、硕士生们继续深入探索,他们在世界上首先开展了儿童硝酸甘油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发现该项试验可明显提高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诊断价值高达80%),上述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儿童晕厥的诊断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开设了全国第一家儿童晕厥诊治门诊。
 
2007年,杜军保研究发现一种药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效果非常好,研究成果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作为全球首次发现,受到了高度肯定。该成果于2007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杜军保说:“要善于发现临床问题,要有积极的科研意识,通过科学研究解决问题。临床工作必须与基础研究结合,才能不断取得新成绩,最终为病人服务。”
 
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杜军保非常谦虚,他表示:“从读书到工作,母校对自己的成长非常关键。北大良好的学术氛围,给了我很大力量。我的今天得益于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们的精心栽培。此外,我的研究生们作为我们团队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对我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多年来,杜军保在医、教、研三方面并重,沉淀了很多深刻的体会。“在临床上,要有耐心、细心、热心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在科研中,要有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细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上,除了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要不断培养学生端正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