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李长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4-15 2:0:26
李长安: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不可小视
 
举世瞩目的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已经圆满结束。在本次论坛上,“绿色亚洲”、可持续发展成为参会代表普遍关注的主题。人口是一国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要素,而人口的结构,特别是性别结构则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人口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不仅会导致婚姻挤压等问题,还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尽快消弥这一差异,是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时,这一比例基本上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不过,近30年来,这个问题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119.58,而农村地区更是高达122.85。
 
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学理论认为,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男孩所能带来的收益高于女孩是主要原因。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依然不高,男性作为农业主要劳动力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农村家庭对生育男孩以充当劳动力往往寄予厚望。
 
更重要的是,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依然比较狭小,保障水平也比较低下,这就使“养儿防老”、“养儿防病”等传统思想仍有其存在的物质基础。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目前中国城镇养老金体系覆盖率为50%,农村养老金体系覆盖率只有9%,一些农村地区养老金参与率较低、养老金金额较少,而且大部分农村进城打工人员并未参与养老金体系。
 
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带来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它必然导致男女两性数量对比失衡,给社会发展带来潜在威胁和巨大风险。它不仅会在将来形成婚姻市场的严重挤压,直接影响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引发地下色情业蔓延等社会问题,而且阻滞妇女地位的提高并影响男女平等的实现,还可能加剧人口就业、养老等其他社会问题。更有专家指出,在男性大大多于女性的格局中,男性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和利益,随时可能爆发社会冲突与暴力事件,这将破坏正常的伦理秩序,损害社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事实上,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反映的却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努力改变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局面。各国经验都已证明,经济发展是消除性别歧视最好的办法,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存在这一问题就是最好的例证。即使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男孩偏好”就远没有农村那么强烈,孩子出生性别比也相应地要大大低于农村地区。其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除了农村低保以外,还应继续加强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偿政策的实施,以此改变“养儿防老”引发的性别歧视现象。再次,加大打击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违法行为,强化对女性权益的法律保护,也是缓解性别比失调问题的有效途径。最后,加大对女孩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女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是实现男女平等、纠正“男孩偏好”的根本之道。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