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8日,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特邀学术报告在蓉城如期举行,共有34场专题报告分别在十二个学院举行。陈佳洱、朱高峰、段镇基、杨焕明、戴维·爱森博得等国内外著名科学家都将一展风姿,涉及代数几何、21世纪物理学、人类基因与水稻基因、软件产业、中国磁悬浮列车、素质教育、中国皮革产业、WTO与科技创新等专题。
沙尘暴仍是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期间人们关注的话题。刘东生院士就“沙尘暴高低空分布成因”作了重要报告,刘院士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也可以说,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也就是沙尘暴的来源。目前,从大气物理和黄土地质研究得知,我国沙尘暴来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国外的蒙古、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地区;另一部分是我国境内,像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及靠近北京的沙漠地区。
他说,国外的沙尘暴是通过3条路径进入,这3条路径都集中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而沙尘暴的沉降地区也集中在黄土高原。特别是在兰州附近,中国大陆降尘的次数和厚度都是以该地区为中心的,近40年来这一地区的沉降堆积已有400多米厚。
据介绍,科学家利用激光雷达在对北京地区沙尘暴进行监测时发现,沙尘暴存在1000米以下和3000米以上的两种分布。刘东生解释说,3000米以上的基本来自境外,而发生于我国境内的沙尘暴却是高、低空均有分布。沙尘暴带来的物质有些是比较细的,科学上叫做气溶胶。这些细颗粒可以传播得非常远,比如说,黄土区的沙尘暴从亚洲的东部可以传送到太平洋,甚至穿过太平洋一直传送到美国的中部。对1000米以下的沙尘暴,特别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造成的沙化现象,可以通过治理加以解决。但对高空3000米以上,来自远方的沙尘暴,很大程度是属于自然界气候或土质变化因素,这类沙尘暴的治理对人类是一个难题。可以说沙尘暴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目前我们的调查还很不够,特别缺乏沙尘暴地区的调查,气象站提供的资料还不够充分,因此,对它还远未搞清楚,很多还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