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白剑峰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08-1-17 11:20:52
人民日报:学术组织岂能走歪道赚黑钱
 
据《京华时报》报道,不久前,中国性学会个别人员居然明码标价,公开出售标有“中国性学会合作单位”的牌子,牟取不正当利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类似的学术组织还有很多。这些组织在成立之初,都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挂名,但成立之后,就成为一盘散沙,只剩下几个“为生存而奋斗”的工作人员了。由于缺乏学术组织能力,只好把卖牌子、卖荣誉当成唯一的“本钱”,根本不管卖给了什么人,也不管对公众会有多大危害。
 
有人说,学术组织要生存,不赚钱如何养人做事?其实,这正是我国学术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说,作为学术组织,首先应该是一个公益性组织,而非一个营利性组织。学术组织姓“学”,而不姓“钱”。学术组织要生存发展,主要靠学术成果推广和交流能力,而不是靠搞商业活动赚钱。搞学术活动可以有企业赞助,但学术必须是主角,而不能成为企业的附庸和奴仆。作为学术组织,如果商业色彩远远超出了学术色彩,就会背离其目标和宗旨。事实上,一个铜臭味很重的组织,学术味必然淡薄,而学术味一旦被铜臭味侵占,学术组织就丧失了生存之本,公信力越来越差。如此恶性循环,学术组织只能走向堕落。
 
由此,不禁联想到被撤销的全国牙防组。这个学术组织本来从事的是公益事业,一批专家为中国人的口腔保健做了很多事情,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却搞起了违规收费认证,最终葬送在公众的质疑声中。遗憾的是,这个案例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会协会之类的组织,依然我行我素,赤裸裸地干着钱牌交易的事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万里大造林公司董事长陈相贵曾花钱买了一堆荣誉,而这些“光环”大多是一些学会协会授予的。结果,涉及3万多人的13亿资金被骗,学术组织成了骗子的幕后“帮凶”。
 
“国”字号学术组织代表着一个领域权威专家的公信力,代表着国家级的学术水准。一些商业组织之所以热衷于花钱买“认证”、搞“加盟”,就是看准了这块金字招牌的无形价值。所以,作为学术组织的管理者,必须严格自律,珍惜声誉,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把学术活动作为生命线,回归学术的“主航道”,否则迟早会沦为“牙防组第二”。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学术组织的繁荣。但是,学术繁荣与否,并不能仅仅看学术组织的数量,而要看其品质和内涵。目前,我国的学术组织数量庞大,但真正能扛起学术大旗的并不多。很多学术组织徒有虚名,学术荒芜,不仅没有推动学术繁荣和进步,相反却借学术之名大搞创收。这样的组织如同杂草,如果不拔除,学术田园就会良莠难分,甚至“劣种驱良种”。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转变管理方式,既要严格审批学术组织,也要严格监督学术组织,既要管挂牌,也要管摘牌,切不可重审批、轻监管,让个别“蛀虫”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公众利益。
 
发E-mail给: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