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时刻关注祖国教育的老作家,魏巍与长江大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8月24日晚,《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著名作家魏巍因病去世,这一消息让所有曾经受过他作品熏陶的人感到悲痛,而在这个时刻,回忆起魏老与长江大学长达半个世纪的情缘,更加体会出了他人格的伟大。
勉励学生为国献石油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魏老就开始了与长江大学的前身——北京石油地质学校的不解之缘。
1955年5月,时年35岁的魏巍应邀为北京石油地质学校第一届毕业生送行。当时《中国青年》正在开展“什么是幸福”的大讨论,魏巍发表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的长文,这篇文章在石油地质学校的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在为160多名毕业生送行时,魏巍发表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的讲话,他勉励毕业生,到边疆去,到西部去,为祖国找石油,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
他的讲话给了毕业生们莫大鼓舞。从此,不论这批毕业生走到哪里,魏巍一直牵挂着,并与他们当中许多人保持通信联系。
后来,北京石油地质学校迁往黑龙江参加大庆会战。接着又迁往湖北荆州参加江汉油田开发。这时石油地质学校升格为江汉石油学院。1982年,学院第一届大学毕业生邀请魏巍参加毕业典礼。魏巍当时身体欠佳,不能前往,特地写了题为《希望你们丝毫不逊色于前一代的青年》的长信。
在信中,他以杨虎城将军的五女杨拯陆为例,希望毕业生不论什么时候,“心中的革命精神不能减弱,理想的火焰不能暗淡,在同艰苦困难进行斗争时,也应丝毫不逊色于前一代”。江汉石油学院的师生为此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表示:坚决按照魏巍给毕业生的题词去做:“安身石油战线,报效祖国母亲,走遍天涯海角,为石油献我青春。”从此,逐渐形成了“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光荣传统,并在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中得以传承。
与学生畅谈理想
1983年5月,石油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江汉石油学院召开。魏巍为江汉石油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和石油战士谈心》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有针对性地谈了5个问题:到石油学院是不是“路走对了,门进错了”;好儿女志在四方,何必“死守长江一线”;论“道德和精神多少钱一斤”;论“马克思能当饭吃吗”;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当时莅会的原石油部教育司副司长陈鸿璠感慨,那真是一堂深刻而又生动的理想前途教育课。
1985年4月,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在原石油部举行1955届同学为祖国服务30年的欢聚会。魏巍兴致勃勃地在宾馆门前迎接每一位当年的毕业生。
在这次欢聚中,魏巍又发表了题为《这就是我们的哲学》的讲话,他热情歌颂了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并朗诵了他专为这次联谊会写的诗——《铝盔闪闪》:铝盔闪闪走天涯,祖国处处是我家。不着戎装真战士,八方野战伴风沙。青春虽去何足惜,留给边疆作彩霞。回首喜看挥汗处,石油如潮卷浪花。
1988年,魏巍还为江汉石油学院写了校歌歌词,鼓励学生奋勇向前。当年7月,江汉石油学院组织编写的反映优秀毕业生的通讯集《钻塔从脚下升起》正式出版,魏巍为其作序。同时,魏老还向学校赠予了其著作《地球的红飘带》。
写信表扬救人学生
因为这份情缘,学校领导常常赴京探望魏老,并向魏老寄送每期的校报和校友通讯杂志。魏老每期必看,并从中了解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的每个进步而欣喜。
2007年,长江大学学生赵传宇勇救一名落水老人。他的事迹感动了已经87岁的魏巍,他借助放大镜,逐字逐句地读完关于整个事件的几千字的通讯报道。为了表达对赵传宇的赞许之情,魏老特地亲笔写来对赵传宇的表扬信,并将两幅自己的书法作品赠送给了他。
如今的赵传宇已经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在获悉魏巍去世后,赵传宇表示:“魏老知道我喜欢书法,特意题写了两幅字给我,其中一幅我转赠给了母校;另一幅我留给了自己。去年我曾想去见魏老一面,但因为他在病中没能成行,现在想来很遗憾,如果还能见到他,我要感谢他对我的鼓励。”
《科学时报》 (2008-9-2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