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杰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吉林大学名誉校长唐敖庆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15日11时15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遗体告别仪式于今日(21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公墓举行。
[科学时报 李爱华 报道]自7月16日起,吉林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校长周其凤、中科院院士孙家钟等上百名师生陆续来到北京,为唐敖庆先生治丧。科学界、教育界人士也从四面八方赶到北京。
唐敖庆先生1949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开拓了中国的理论化学研究,创办了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曾任吉林大学校长、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主任等职务,培养了以十余位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众多知名学者。
回忆起唐先生,他的几位弟子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字:“严”。
严于大义,终身实践,爱党爱国
“责任!”这是唐敖庆的弟子、中科院院士孙家钟从唐先生身上读到的。
据了解,在留美归国前,唐敖庆曾对他的导师哈佛尔德说:“一个爱国者是不会嫌弃他的祖国贫穷的。”
唐敖庆1915年11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少年家贫,恰又逢战乱年代,求学坎坷。“九一八”事变后,他曾参加赴南京请愿团,后于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辗转随校迁往昆明,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并留校任教。1946年,李政道、朱光亚和唐敖庆等人以助手身份随同中国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华罗庚和化学家曾昭抡等赴美考察原子能科学和技术。他被推荐留在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在此学习期间,国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校内的300多名中国留学生发生明显的政治分歧。国民党控制的“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会”,宣称要以中国留学生的名义开展一系列“拥蒋崇美”活动。唐敖庆已学习了新民主主义论,认识到“只有革命,中国人民才有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的寓所,成为议论国事的场所,被戏称为“唐氏茶馆”。在斗争中,新的“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同学会”成立,唐敖庆当选为第一任主席,他的好友徐光宪为常务理事。
“中国同学会”与“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等进步组织一起,开展了许多进步活动,如1949年10月在纽约河边教堂(Riverside church)附近的国际学生公寓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会,介绍国内情况,向联合国发出签名通电,要求驱逐国民党代表,接纳新中国的代表等。
1949年11月,唐敖庆获得博士学位,归国报效新中国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虽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政府由于年轻科技人才缺乏,竭力笼络各国留学生留在美国,但唐敖庆冲破重重阻力,谢绝了导师的挽留,终于在1950年初回到了祖国。
唐敖庆的另一位弟子——曾多年作为先生助手的李前树教授说,先生一贯都是:祖国需要他到哪里,他就去哪里。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当时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没有综合性大学,国家决定在原来只有文科的东北人民大学设立理科,并从全国各地的综合性大学选派理科教师到这里工作。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曾昭抡找唐敖庆谈话,话未开口,已经了解形势的唐敖庆坚定地说“我服从组织安排”,并立即奔赴长春,支援东北的高等教育事业。从此,唐先生与吉林大学结下不解之缘。
1953~1954年,唐敖庆、卢嘉锡、吴曾铠和徐光宪教授一起,受教育部委托先后举办两次物质结构讲习班,这些学员后来分布到全国各地,成为第一批讲授物质结构课程的师资。此后,以吉林大学为主,先后举办了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和高分子物理化学学术讨论班,唐敖庆分别在这两个班上开设了群论及其在物质结构中应用方面的系列课程和高分子物理化学方面的系列课程。
1978~1980年,以吉林大学为主,联合山东大学等6所院校举办了量子化学研究生班和进修班,学员包括全国高校、科研单位的中青年人员达260人。其后又多次举办量子化学进修班和短期讲习班。这一系列的学术讨论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理论化学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
“先生在政治上一贯热爱党、热爱祖国。”孙家钟说。1977年,“科学的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唐先生了解到当时国际上理论化学学科正在迅速发展,出于对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申请建立理论化学研究所。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吉林大学建立了理论化学研究所,经过30年的努力,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已经在国际上享有很好的声誉。
严于创新:始终贯彻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
“先生一生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1986年唐敖庆调往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时,随同他一起到基金委做兼职工作的李前树说。
在李前树的记忆中,唐先生做事有鲜明的特色。比如在1978年唐敖庆任吉林大学校长时,他便提出:“我们要正确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新的形势下办好新型大学”。唐先生非常重视基础理论,因为基础理论直接影响到国家科学技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基础理论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有一部分人安下心来,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唐敖庆认为,教学和科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倡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工作,也要做好科研工作,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的科研和教学的质量。
李前树回忆说,不管是任吉林大学校长,还是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每作一个决策,唐敖庆一定坚持开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一旦在会上作出决定,他个人决不会再作更改,而是严格执行。
1986年,作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之一,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唐敖庆被任命为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在任期间,唐敖庆提出了十六字工作方针——“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这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体系定下了基调,直到今天仍影响着基金委的工作作风,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在科学和教育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学术上,唐敖庆数十年如一日,始终随时把握国际学术发展前沿的新动向,开拓新研究领域,不断提出新课题,赶超国际学术先进水平。唐敖庆教授以其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在理论化学领域共发表300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8部学术专著,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以及陈嘉庚化学奖和何梁何利科学和技术成就奖。
严于律己: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
孙家钟说,唐先生不仅科研做得出色,教学也同样出色。唐先生教学有几个特点:备课非常认真,他曾说过,要讲好一门课,教师的知识水平要高于这门课知识水平的两个层次;对所讲的每门课程,都逐年增加相关的反映国际、国内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内容;重视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将多年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出版,在国内和国际进行交流。
“先生讲课深入浅出,具有不同基础知识水平的人来听唐先生的课,都有很大的收获,令人折服,我们深深感到,这才是大师级的课啊!”吉林大学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红星说:“刚读研究生我就有幸听唐先生的课,在先生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成长起来,唐先生培养人真是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
回忆件件往事,唐敖庆的几位弟子感到,先生严于以律己的作风、开放的思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他们留下了一生的影响,所有听过唐先生讲课的人和在生活中接触过唐先生的人,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把先生为人、治学的精神和态度延续下来,传播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