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熊丙奇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8-6-6 11:20:39
熊丙奇:警惕大学等级化趋势加剧
 
“今年实行平行志愿,加上学校被列在第三批本科录取,我们很难获得好的生源,学校想树立品牌,越来越难!”最近一所大学的校长告诉我,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自己的努力,总是受制度安排的约束。
 
笔者为此查阅了各地高考录取的政策,发现大多数地方,高考集中录取批次,从以前四到五批,进一步发展到分五到六个批次,包括提前批、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本科、高职高专一批(或提前批)、高职高专二批。按照录取规则,先录取提前批、再录取第一批,并依此类推。相对来说,越是安排的录取批次靠前,越能招收到好的学生,而越是录取批次靠后,录取的只能是以前批次未能录取的学生。
 
很显然,这样的录取批次安排,确实保证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给优秀的学生,加上今年各地实行平行志愿录取,在招生录取中,学校的等级划分更为明显,考分与学校层次的对应关系更加明显。但是,这样的批次安排,从学校角度看,却是十分不公平的——学校只有在同批次间竞争,批次划分越多,竞争的范围越小——这反映出大学的等级化趋势加剧。
 
具体而言,大学的等级化表现为三方面。首先,行政级别的等级化,让好学校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我国高校的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没有级(民办学校领导无行政级别),使学校的地位很不平等。其次,资源配置的等级化,让好学校获得更多办学资源,我国高校中的985工程学校、211工程学校,不但因为列入相应建设的工程而获得专项投资,而且,在学生的毕业就业中,也有对应这一办学层次的打分体系,一些地方引进人才时就明确规定只考虑985高校毕业生。再次,招生录取制度的等级化,让好学校根本不用为自己能否招到好学生担忧,任何一个“一本”高校,招收到的学生肯定比“二本”高校好,这基本上是铁的定律。
 
在等级化氛围中,对“好学校”而言,学校的地位,不是靠竞争获得,而是靠政府投资、制度保护获得。“好学校”过着好日子,对于一般学校来说,就是难熬的日子,他们即便再努力,也无法获得更好的生源,无法在高等教育领域有话语权,这种挫折感,会导致一般学校更乐意按照制度的“引导”去追求,比如,位于二本招生的学校,争取有部分专业进行一本招生,位列三本招生的学校,想办法纳入二本招生体系,而近年来高职高专为何一心想升本,就是希望能改变自己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垫底的处境。我国高等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打破这种等级制度,让高校平等竞争,包括生源上的平等竞争,学校办学资源的平等竞争,学校办学地位的平等。
 
在笔者看来,由于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担忧,我国高校的等级化,尤其是招生批次增多,正无阻力地推进,而行政级别提高、招生批次增多、办学工程增多,给大学提供的不是自由竞争的环境,而是更大的计划制度的约束。而没有自由竞争,大学难以有质量意识与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大学的未来发展将令人堪忧,从长远看,损害的将是每个受教育者的利益。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