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熊丙奇:无个性的大学怎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 |
百校一面的校情介绍,根本原因何在? |
最近,我逐一登录全国“211工程”院校官方网站,我发现,校情介绍“百校一面”。有多次,我进入到一个新学校的页面,还以为在看前一所学校。事实上,如果把两所学校的校名完全替换,似乎也并无不妥。
几乎每所学校,都用何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何时进入“211”建设行列、何时成为“985”高校,来体现学校的办学地位。不少学校还在第一段写上“××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获得优秀”等语句。在描述学校办学实力时,一般有以下角度:一是“学科覆盖面广”,以此体现办学的综合性;二是有多少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有多少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三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举行的评估中,学科实力列在全国高校第几位;四是学校的科研成果,获得多少项国家科技三大奖。在介绍学校师资力量时,大多以院士数、长江学者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数、国家教学名师数、教授数、副教授数,来反映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人才培养方面,介绍的内容包括:学校拥有博士点数、硕士点数、本科专业数;博士生数、硕士生数、在校学生总数;学校拥有的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情况。
为什么校情介绍如此雷同,每个学校毫无个性?根本原因在于,今日的大学,没有办学自主权。在具体办学中,每所高校听从的都是手握财权、人权的上级部门的行政要求,追求的是上级部门行政评估、评价、评审、奖励等办学指标。其结果是,百校一面,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完全被行政的要求牵着走。离开了行政指标体系,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展示自己。
众多大学如一个模板刻出来的校情介绍,不由得让人担忧,没有个性的大学,失去办学理念的大学,追求形式上的数字指标的大学,怎可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又怎能通过有个性人才的培养,为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