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关注中国80后的成长,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能力。
大学生本身不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如果他们都是弱势群体,那我们的那些农民工怎么办?没受过大学教育的怎么办?而且我们的高等教育率才5%,美国有25%的人受过高等教育。
对大学生来说,到基层去,从人力成本投资是不对称的,所以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去。国家应该投资,至少要让他们和大城市相比,不是亏太多。
狼来了狼来了,没想到今年狼真的来了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辽宁视察时,提到明年就业形势严峻,在2009年《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中也都提出要特别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您怎么看明年的就业形势?
周石:09年就业形势应该是非常严峻。胡锦涛的讲话是一个信号,我们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记者:就业形势严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周石:08年我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了经济发展对大学生需要的量,这是主要原因。就算没有这个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难也会出现,目前的金融危机是把大学生就业难加重了。
有四个标志性的信号非常明显:招聘数量减少、招聘门槛提高、就业竞争加剧、薪水期望下降。金融、保险、外贸、房地产、汽车、航空、广告等行业开始减少招人。再一个指标就是,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肯定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
记者:那您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就业的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
周石:我个人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的影响还没有全部突现出来,到明年三四月份可能更加明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关于《深度下滑中的中国宏观经济》的报告,提出09年下半年金融危机才可能见低。
09年毕业的学生找工作很困难,所以如果他们能在春节前签了就签了,不要再拖了。往年春节之后有个小高潮,但明年肯定没有了,不要等了。
过去在动员同学们就业时,我说狼来了,同学总认为我在吓唬他们,今年我可以说狼的真来了。
大学生只是就业难,不是找不到工作
记者:您曾说大学生不是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这个具体怎么说?
周石:就是现在我们国家要大学生的地方非常多。我们学生本身不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如果他们都是就业的弱势群体,那我们的那些农民工怎么办?没受过大学教育的怎么办?而且我们的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只有5%,美国现在有25%的人受过高等教育。
要真正到基层去看一下,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很多,我前几天到县里面去调查,见不到名牌大学的学生,稍微偏僻一点的县里面,很缺大学生的。所以大学生本身不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如果他们都是弱势群体,那这个社会就出大问题了。
所以对大学生就业难,不要把它估计的那么恐怖,那样不是实事求是的。关键就是我们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同学们不要再把自己当成是绝对的社会“精英”,要有很高的工资,处在很高的社会地位,那不可能的。明年610万的大学毕业生,怎么会每个人都成为社会“精英”呢?大众教育的结果是有更多的人,从事普通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存在结构失调的问题,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企业又不要。
我觉得大学生不应该是就业的弱势群体,不应该存在找不着工作问题,只存在就业的地区、就业的行业、就业的起薪,这些方面的难。
记者:但是看2099年《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今年还是至少有百万大学生失业。
周石:现在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就业率统计有问题,它本身就不科学;第二个是有的大学为了“高”就业率,弄虚作假;第三,没有签三方协议的同学并不等于他们没有工作。
我抽查了十个失业的大学生,访问他们现在的情况,只有一两个没有工作。
我觉得对大学生失业应该有个标准,如果他有一份工作,每个月能得到社会的平均工资,他就算是就业了。简单地说大学生失业100万、150万,这是不正确的。对大学生失业的统计标准不统一,什么叫“失业”这个概念都不清楚,统计口径都不一样,所以从目前来看,我认为大学生失业的人数比估计要低。
政府和社会要给补贴,让去基层的学生不觉得亏
记者:您也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那“难”在哪里呢?
周石:大学生就业难来自五个方面,第一是从2003年以来的大学连续的扩招;第二是今年金融危机,是雪上加霜的。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是第三个原因。第四个原因呢,就是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有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记者:比如哪些不利因素呢?
周石:家庭背景不一样,就业不一样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档案制度,把我们大学生都捆死了。再一个就是没有很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不到位等。还有家长和亲友的影响,有学生跟我说,周老师我是想回到老家去,但是我一回去,父母和亲友都认为我没有出息了,是被大城市“淘汰”了,才回到家乡工作的。我只有在大城市工作,我父母脸上才有光,如果我去创业,做一些不是高科技的活,我父母也认为我没有出息。
现在,很多人光埋怨大学生不到基层去,不到艰苦的地方去,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分析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因为从人力资源投入回报来说,到那些地方,父母的投入回报率低啊,大城市回报高啊。要在北京他可能很快把家庭投入收回来,但是他要到一个基层,收入少,投入收回很慢啊。而且他在北京发展机会多啊,在外地发展机会少啊,从大城市往小城市流动很容易,但从小城市往大城市很难,机会成本就增加了啊。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大学生来说,不愿意去基层是可能理解的。你非要让我到基层去,从人力成本投资来说,国家应该给予“补贴”,至少要让他们和大城市的相比,不要亏太多。我们大学生的压力已经够大了,不要再去埋怨他们了。
记者:您说的这个投资,是指钱么?
周石:不只是钱,包括待遇各方面,让他与大城市里的人差太多,他就可能去,现在差距太大了。我也在说学生要改变观念,这是空的!
记者:您刚才说了,大学的连续扩招、金融危机、学生、社会这四个导致就业难的原因,那第五个呢?
周石:我们的教育也有问题,存在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匹配、教育知识和新知识接轨的问题。我们的专业搞那么细,就业同学中,有30%同学与原学的专业没关系,所以要加强通识教育。这次大学生就业难,给我们高等教育有三个启示,就是要突出三个“特”字,第一学校要有特色,不能都一样,有特色才能有水平么。第二专业上要有特点,比如都是培养人力资源的,我们院是综合性的放在劳动学科上的去培养学生,有的学校可能强调从心理学去培养学生,有的侧重从管理学进行培养。再一个学生要有特长,不能泛泛地谈特长,而是社会实际需要的本事。同时要解决文理分科的问题,我们有的同学理科很好,但是对文科了解太少;有的同学文科好,但对理工了解太少。这样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记者:这些都是目前高校教育的弊端,就涉及到高校教育改革了。
周石:对啊,所以这次就业问题也开始让高校更加意识到教育改革的迫切。
学生就业观念开始理性,政策措施不要停留在口号上
记者:其实现在有些大学生在遭受过就业打击后,就业期望已经很低了。
周石:是的,我个人认为从08年开始,大学生开始理性化的对待就业了。第一个就是大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了,过去同学们一上大学就认为自己是社会精英了,是栋梁了。现在大学生开始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劳动者来对待,这是非常好的。第二个呢,他们开始考虑到基层就业。第三个呢,大学生对薪酬的估计比较客观了,前几年我们有一个调查,学生对薪酬的要求,比实际收入高估40%。现在期望薪金和实际收入大体接近,比较理性了。第四个呢,就是把精力放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目前大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同时又注意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现实,努力所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第六点呢,注意职业规划。
在78开始重新招收大学生的时候,我记得有个笑话,是个真实的笑话。同学开会,有个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当个县委书记,大家都会哄他的,理想这么低啊,才想当个县委书记!
现在更现实了,客观评价对他们就业也有好处,对他们走到社会以后,更好地了解社会也有好处,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坏事也是个好事,以后的大学生可能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去考虑问题了。
我们的同学应该把“危”变成“机”。往往越是危机,越是出现巨大机会的时候,所以同学们要有信心,困难是暂时,随着国家四万亿的资金投入、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记者:今年下半年,政府各个部门也是很密集地出台了一些促进就业的措施,您怎么看这些措施?
周石: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政策是好的,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非常关心,这是很好的积极态度。
出台的这些政策也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呢,我觉得这些政策怎么落地这中间还有一个过程,再一个还有个操作过程,需要时间,不可能马上生效。大概要有半年的时间,它才能落地,才可能发挥作用。
我希望这些政策能够早点落地,早点实施。既然看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各级政府就要把它扎扎实实地做好,不要只是停留在一些口号上。
马云和比尔·盖茨把大学生吓回去了,创业没有那么难
记者:您对大学生创业怎么看?
周石:现在我们创业的人非常少,国外是25%,再一个我们创业的成功率只有1%,为什么创业成功不了,我也在想这个问题。
在创业观念上,同学们大概存在以下五的不正确的认识:第一、是实现目标上的偏差。大学生一提创业,就想到自己要成为盖茨、马云、一下成为百万富翁,这是不现实的。第二、是创业行业的偏差。认为只有在高科技的行业,才能创业。在服务业、教育业、农业都不能算创业。第三、对创业地区的偏差。认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创业。第四、对人际关系的偏差。认为没有后台,没有关系就不能创业。第五、是对资金额的偏差。创业首先就是要有大额的资金投入才行。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除过上面观念上的问题,我们的同学创业还有四大障碍:缺乏资金、没有适合的项目、社会经验不足、家长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家长不让他们做。
还有一点,我们同学在心理上没有准备失败。因为世界上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短期化、小量化,你想每十年有30%的职业都淘汰了,所以小企业破产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同学在观念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实际上我觉得现在创业是个最好的机会,因为我们国家产业、产品要更新,一些传统企业搞不好就要破产了,一些新的行业又来了,所以我们的学生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来创业。再一个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家……唯独没出现过企业家阶层,中国今后的发展是需要有个企业家阶层的。
麦肯锡调查中国现在缺少7.5万个称职的企业家,我们现在只提供了5千,差远了。我们一大批青年去创业,对这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过去都是文化低的人去创业,现在这些人已经不能适应了。
记者:劳动人事学院这边您有没有调查过学生的创业比例?
周石:我们院每届大概只有几个。一般都开咨询公司,他们的资金都是一点点地积累起来。去年有两个研究生搞服装,我就特别支持他们,应该没有问题,他的沟通能力,眼光啊,都应该比一般的要好,我一点都不怀疑他们会成功。
创业没那么难,真的。前几天报纸报道的复旦大学有个同学在门口卖盒饭,我觉得这个人将来肯定有出息,为什么?他摸市场么,从基层一点点干起来。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