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陈丹 来源:科学新闻第二期样刊 发布时间:2008-12-7 11:55:32
《科学新闻》:盖茨基金花落复旦本科生
 
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10月份公布的总额达1亿美元的“探索大挑战”计划(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第一期资助中,复旦大学高谦团队的microRNA结核病研究,是104个获奖项目中中国大陆唯一入选者。该校2004级本科学生杨顺遥和其师兄、博士生王川是该团队的核心成员。
 
1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对于两个学生不异于“天上掉馅饼”,而这也正符合了“探索大挑战”计划颠覆常规,鼓励原创想法的特点。
 
这个为期5年、耗资1亿美元的资助方案把重点放在早期研究上,从而帮助科学家迅速确定他们的理论可行性。申请书长度限制在两页,不需要早期数据。这个模式可能更适合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科学家。
 
盖茨基金会全球医疗总裁山田太一(tachi yamada)表示,该计划不设门槛,尽量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拥有创新构想的科研人员都能够更迅速地评估其计划可能会为全球卫生保健业带来的好处。
 
复旦学生的“美国派”
 
与盖茨基金会结缘,要归功于杨顺遥和王川的导师高谦教授。他在课堂上介绍了盖茨基金会的“探索大挑战”计划后,鼓励学生尝试这个挑战。
 
杨顺遥介绍,当时,王川马上想到了他从2004年就开始关注的后来赢得2006年诺贝尔奖的microRNA技术。
 
杨顺遥告诉记者,如果能够搞清楚潜伏感染者变成活动性肺结核感染者的过程中,microRNA所起的作用,将对控制肺结核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钱秉中强调,高谦团队这次能胜出,关键在于目前并没有其他专家在正式的研究中提出,从分子学角度探讨结核病感染者转化为活动性结核病人的原因和机理。
 
中国获奖者寥寥
 
这次,来自22个国家的104名科学家获得盖茨基金会的资助,用于非常规方法预防艾滋病、肺结核及抗药性研究等疾病和全球健康问题的首创研究。这些项目包含了多种创新,比如一种通过干扰波长来阻止疟疾传播的“驱蚊手电筒”、摧毁艾滋病病毒的“秘密武器”和用蚊子作为给人们接种疫苗的“会飞的注射器”。
 
除了高谦课题组外,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的新型艾滋疫苗研究也获得了此项资助,中国只有这两个获奖项目。
 
盖茨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叶雷指出,“探索大挑战”本身是个关于探索创新的比赛,而大多数来自中国的申请并没有满足要求,是因为它们希望得到资助来支持已经存在的概念或证据。
 
据盖茨基金会的人员透露,这次来自中国科学家的申请书总数为117份。香港大学陈志伟表示,“117人”说明虽然许多中国科学家已经主动地参与了国际竞争,但数量上仍然远远不够。
 
某国际基金会信息项目主管陈瑜认为,中国仅两个项目入选“探索大挑战”计划第一期,成功率不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长期的教育模式和思维定势造成了创新性的缺失;二是不熟悉西方的表达方式,不能将自己优秀的想法或成果展示给评审人。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第二期样刊 政经)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