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陈欢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6 2:35:16
激光显示:中国能否占领下一轮竞争高地

    7月17日,由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和其麾下的中视中科公司共同研发的数字电影放映机在华星影院发布,这也是国际上第一家激光数字影院。 

中国平板显示行业正面临选择:在核心技术被日韩垄断的情况下,是否继续投入模组(屏和背光灯等)组件生产?模组项目纷纷上马,其尴尬境地正如一位业内人士评述:不做等死,做了缓死或者猝死,总之死路一条。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生产的平板电视如果考虑到售后服务等,基本就赚不到钱了。有数据表明,国外企业赚走了我国平板显示产业70%的效益。有人预计,要改变我国目前显示产业“产量最大、效益最差”的局面,至少需要花费数百亿美元引进技术,还要看国外厂商是否愿意把最先进的技术给我们。
 
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劣势,不少国内企业另辟蹊径,把目标瞄准激光显示技术,力图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而日韩等国也已将显像管显示和平板显示之后的下一代显示技术锁定在激光显示技术上。
 
记者了解到,不少国内一线企业都选择了同一个合作对象,甚至一些日本的大企业也找到北京,想同这家单位合作。这就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及其麾下的中视中科公司。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们研制的大屏幕激光投影系统为北京奥运会主运营中心服务,受到一致好评。
 
日前,《科学时报》记者走访了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一探激光显示的真面目。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王宇提出,在错过了显像管显示和平板显示之后,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在国际激光显示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显示产业的革命
 
除了技术上的先进性,激光显示技术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整机生产基地,仅2007年上半年的产量就达3835万台,占全球总产量的近一半。但是,中国的电视产业一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长期处于“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被动局面。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日本的显像管技术,9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然而,随着以日、韩企业为主导的平板显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花费数百亿美元建立的基于显像管技术的电视产业已经丧失了竞争优势。
 
目前,国际上已经发展到第10代液晶显示技术,而我国只能掌握到5代半,切割尺寸限制在20英寸以下,这个尺寸对于电视来说无疑太小。我国的平板电视产业不得不完全依靠进口面板。
 
据王宇介绍,目前少数外国厂商牢牢垄断着液晶、等离子体面板、驱动IC等核心部件和技术,而我国处于全球平板电视产业链的最末端,只能依靠进口部件维持生产,无法参与国际竞争。此外,国外厂商凭借其垄断优势,给我国自主品牌带来巨大压力,2007年外资品牌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自主品牌。“我国在平板显示领域几乎没有核心技术,贡献的只是廉价劳动力!”王宇说。
 
在这样的形势下,自主创新的激光显示技术对我国意义非凡。三菱公司的历程值得借鉴。在显像管时代风光一时的三菱公司在平板显示上却落了后。之后,三菱公司非常重视激光显示技术的研发,其目的就是赶上下一个潮流。
 
80余项专利引领高起点
 
长期创新能力不足的我国,是否具备同国际同行在激光显示产业竞争的技术基础?对这个问题,王宇表示,我国在激光技术,尤其是在固态激光技术领域和国际差距非常小,很多地方可以保持国际领先。激光显示技术完全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激光显示产业是我国难得的技术起点较高的产业。
 
据介绍,目前中视中科已经拥有80多项激光显示相关专利,在全球相关专利中占10%,其中很多都是核心专利。“这对我国显示产业是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绝佳机遇!”王宇说。
 
据介绍,从国家“九五”计划开始,科技部和中科院就开始部署新型可见光波长固态激光技术的发展。经过多年科研攻关,我国在红、绿、蓝可见光波长的固态激光器研制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早在2000年,许祖彦院士等科学家就开始考虑能否将固态激光作为显示光源。在得到科技部“863”重点项目支持后,2004年,中科院物理所等数家单位合作实现了原理上的突破,搭建出了原理样机。2005年底,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制出第一代激光电视的工程样机,并参加了“863”成果展和上海工博会。2006年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在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从特殊市场切入逐步实现产业化,和社会资源结合”的要求下,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组建了中视中科公司,和企业合作,进行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化开发研究,集中力量开展激光显示产业化关键技术、工艺的研发。
 
据悉,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中科院在光源的发光效率、成本这两项核心技术上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研制出的新型高效低成本激光显示光源的电光转换效率达到国际同类激光器的两倍以上,成本可降至现有价格的1/5~1/10。
 
另外,在国家各类科学计划的支持下,中科院已经突破了三基色激光光源、匀场整形照明系统、消相干技术等激光显示系统核心关键技术,色域覆盖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国际领先,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研制了60英寸~200英寸系列化大屏幕激光显示样机、6m2大屏幕激光投影系统,以及国际首台激光数字电影放映机。其中,6m2大屏幕激光投影系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得到了应用。
 
机会能否把握
 
除了具备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我国从激光材料到光学制造都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在劳动力方面也具备优势。我国还具备了强大的家电、显示产品整机集成制造能力,一旦生产厂家掌握了技术,其生产制造能力将无与伦比。
 
王宇认为,激光显示是我国可以和国外一较高下的领域,问题是要向自己能够具有知识产权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跟着别人盲目投入。另外,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对激光显示产业发展的技术垄断,尚未形成国际标准,也为我国提供了机会。
 
不过王宇指出,目前的国际竞争形势十分严峻。日本已经提出了下一代显示大色域标准(其范围正是激光显示的色域),并正在提议其他色彩标准。索尼公司早在1995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激光显示产品——爱芝世博会上500平方米的激光显示屏,不过其技术思路目前看来存在缺陷。但是,索尼公司的源头产品已经问世,目前市面上的索尼高清摄像机都可支持大色域标准。其他家电产品巨头也都在加紧开发显示产品,其中三菱公司已经宣布将于2009年年初在美国市场投放60英寸的激光电视。
 
“这就给我们一个信号:国内必须加快发展!”王宇说。
 
然而,我国在产业化过程中尚存在很多困难。首先,国内家电厂商在光电技术领域基础薄弱,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其次,国内相关产业链各环节尚未形成紧密合作的联盟,在融资渠道和投资力度上也与国外竞争对手存在巨大差距;再次,国外企业正在通过商业合作等形式对我国进行渗透,力图抑制我国激光显示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目前,激光显示放映机价格昂贵。王宇解释道,这主要是由于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他说,激光技术虽然已经发展了40余年,但是除了CD机上这种极小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有一定规模以外,真正大规模应用激光的产业还没有出现,因此成本现在难以承受。
 
“但是,现在我们的技术能够实现在保证规模生产的前提下,成本比以前降低4/5,今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还能够继续降低成本。”王宇说:“我们有信心,两年以后60英寸以上的激光显示系统能够和平板电视竞争,2015年后40英寸以上也能够与其竞争。”他预计,国内的首批产品将于2010年上半年进入市场。
 
为加快产业发展,王宇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在产业政策和资源投入上给予激光显示产业必要的支持。他建议尽快组建国家级的激光显示产业化工程技术中心,集中力量加快激光显示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并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同时尽快形成产业联盟,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另外,还要审慎对待技术引进和以占领国内市场为目的的商业合作。
 
《科学时报》 (2008-11-6 A3 工程科技)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