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孙晓素 石婧雯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08-10-26 20:36:18
钱学森长子钱永刚谈家族教育:秘诀就是不教育

 
“钱学森”、“载人航天”、“钱永健”……这些闪亮的标签让钱学森长子钱永刚成为南方日报“读者月”科学讲座的热门人物。10月25日,钱永刚现场透露了关于“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及钱氏“科学家族”的许多故事。
 
看望航天元老
 
钱学森:“杨利伟,我见过你”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后,航天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航天员都会上门去看望钱学森。“对于新一代航天员来说,在任务胜利完成后能够去看望中国航天的元老钱学森,已经成了一种惯例甚至仪式”,钱永刚透露,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都上门看望过钱学森。
 
“2004年元宵节,当时的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和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去看望钱学森”,钱永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钱学森脱口而出,“杨利伟,我见过你”。杨利伟当时感到有点糊涂,因为他是第一次拜访钱学森。
 
后来秘书解释说,中国载人航天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起步,在飞船、火箭、宇航服、宇航员训练、宇航食品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钱老在职时,中国就已经有了朝宇航员方向发展的一批人,后来作为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宇航员,杨利伟等人还是学员时,钱学森就关注过并专门对他们的训练进行指导。
 
堂兄弟之间
 
钱永刚坦承未见过钱永健
 
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刚的堂弟钱永健今年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5日,现场有不少人向钱永刚问起了他和钱永健的交情。钱永刚在对钱永健表示衷心祝贺后坦承,“我与钱永健没什么来往”。
 
钱永刚透露说,两人的父亲年轻时来往比较多,堂兄弟俩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以后一起到美国留学,而且都是搞航空研究。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回国,“当时他叫钱永健的父亲一起回来,但是他最后还是决定留在美国。从此两人就天各一方、各为其主了。”
 
两家人后来几乎没什么来往。“改革开放以后,中美关系缓和,钱永健的父母钱学榘夫妻曾经带着儿子回国探亲。这个事我是知道的,但是当时没见面”。
 
据了解,钱学榘在美国担任过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得知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后,在家休养的钱学森十分高兴,还表示过祝贺。
 
关于教育孩子
 
父母几乎没有“言传”只有“身教”
 
在讲座现场,很多带孩子前来的家长对于钱老如何教育子女十分感兴趣。钱永刚的回答却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教育’。我们家要说‘言传’,几乎没有,主要靠‘身教’”。
 
钱永刚说:回想我从小到大,我主要是看父母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他们从来不会跟我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我们。
 
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了!”但炊事员接着解释的话却让钱永刚记住了一辈子:“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
 
父亲的治学态度对钱永刚的影响很大。钱永刚回忆说:“有一年夏天,我路过钱老的书房,发现他正满头大汗地看书,认真程度让我自愧不如。”“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什么是永不停步,什么叫学到老活到老”。
 
钱学森晚年事业
 
沙产业理论正变成现实
 
钱学森于1984年在我国首次提出的“沙产业”概念,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钱永刚透露说,治沙是钱学森晚年投入很大心力的一个事业,目前他的一些设想正在慢慢实现。
 
钱学森当年47封信谈治沙的故事广为人知。他正式提出了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并预言这一产业将成为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他认为,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应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现代化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技术的全部成就,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转化太阳能,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农业型产业。
 
在钱老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内蒙古各地目前充分利用沙区日照长、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大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林沙产业,实现了林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