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4/25 20:42:40
选择字号:
从书架到货架,她忙得不亦乐乎

 

20年前,她是一位航空人;20年后,她是一位企业家。她叫杨军红,曾在2016年带领团队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光刻机光源公司,如今她的身份是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简称先导院)总经理、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硬科院)常务副院长。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杨军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感慨万千:“航空系统练就的质量管理思维让我在日后的产业化工作中非常受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除了高质量的专利,更需要规范的成果转化和企业管理流程。”

  ?

杨军红 受访者供图


放弃“铁饭碗”

1995年,杨军红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毕业之后,来到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工作,在不到30岁的年纪就走上领导岗位,成为研究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虽然体制内稳定的工作很让人羡慕,但我却觉得太按部就班了,在工作岗位上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杨军红回忆道,自己曾尝试推动一些打破现状的研究室改革,她还为此准备了很长的方案,领导们也表示认同,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实施。

突然有一天,杨军红意识到,单位效益很好,领导也没有错,只是自己不适合呆在这里。“我需要到市场上、到外面去看看。”2005年,杨军红辞去了航材院的工作,用现在时髦的词叫“裸辞”。放弃“铁饭碗”的杨军红也受到一些质疑和不理解,但抱着“下定决心的事我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的信念,她开启了自己海阔天空的追梦之旅。

杨军红的第二份工作是一家通用机械企业的总裁助理,她在上班第一天到工厂熟悉现场和产品时就挑出了一堆问题:“这里的标识不对、这个物料放在这儿不符合规范、这个地方有危险隐患……”第一天工作还没有结束,杨军红就被破格任命为公司常务副总,管理整个工厂。

“您为什么能在到工厂的第一天就挑出那么多问题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杨军红笑着说:“这得益于我在航空系统工作时形成的对质量管理、组织管理的深刻理解,加上了解管理工具的通用性,因为我本科专业是精密仪器,光机电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再加上严格运用生产管理五要素——人、机、料、法、环这套流程,就可以规范管理任何一家工厂。”

磨破嘴皮的融资

虽然身在市场,但杨军红仍心系科研。2009年12月,杨军红加入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下属公司国科激光,从常务副总经理到总经理,开始了十余年激光及光电技术领域的市场开拓工作。

这期间,杨军红带着团队做科研项目、做市场、推进激光技术产业化。“科研人员手里有很多宝贝,比如专利,如何让这些专利背后的技术成果顺利地走下书架、走上货架,是我开始思考的问题。”杨军红说。

当年,国科激光正在承担全国单一合同金额最高的激光器任务,总额约1.5亿元。其间,有一件事情让杨军红印象颇为深刻。

2010年前后,国科激光花费近100万元邀请专业的知识产权公司来帮助团队定义核心专利、设置专利保护池、培训技术人员学习创新方法、深入挖掘价值。“虽然当时我们已经申请发明专利数量近100件,但很多技术人员不理解有的甚至有些抵触,回头再想想觉得国科激光干的这件事情非常有必要。”杨军红说。

从研究院到企业的工作经历让杨军红深知专利搁置在书架上,是永远无法产生价值和效益的,科技成果只有通过市场的识别,才能一步一步转化成为货架上的商品。

2013年9月,因为工作变动,杨军红入职光电院资产管理公司——国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科光电) ,她负责的一项工作就是推动光电院科技成果转化。

“当年,我把光电院上上下下的核心人员都骚扰了一通,动员大家发散思维,考虑成果转化,此举也让所有老师都知道国科光电是负责成果转化工作的。”杨军红笑着说。

与此同时,她也接到了一个大任务——“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的光刻准分子激光器产业化,并争取市场融资。

“这个转化的过程其实很坎坷。”杨军红回忆道,“那时候集成电路还是一个很冷门的领域,我们做的光刻机光源被认为是项目公司,短时间内都不会产生收益,这也给知识产权的作价评估带来不确定性,融资非常困难。”

杨军红已经记不清楚自己见了多少投资人,磨破了多少块嘴皮。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国第一家光刻机光源公司突破重重困境,获得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的天使轮投资5880万元。

为创业者提供平台

“创业太不容易了!”

这是杨军红在产业界摸滚打爬发出的由衷感叹,也是她现在每天仍然选择奔波在路上,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

早在2011年,杨军红就结识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曹慧涛、米磊等人。“在聊天中我发现我们这些人能‘同频共振’,对创业孵化平台都有着无限的兴趣,对成果转化有着无限的期待。”杨军红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当年家在北京,孩子还在上学,我不得不多次拒绝了西安光机所的邀约。”

从那以后,杨军红一直跟西安光机所保持着联系,西安光机所“拆除围墙、开放办所”“让成果走下书架、走上货架”的理念也深深打动了她。

2019年7月,杨军红安顿好家里家外,正式加入“大西科”团队,负责先导院和硬科院两个板块的建设运营工作。先导院是由西安光机所联合西安高新区、陕西省科技厅于2015年共同发起设立的技术服务平台公司;硬科院则是由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发起,由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开展硬科技技术及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的新型研发机构。

“创业的成功率太低了,我通过自身经历发现自己特别适合、也特别喜欢做平台。”杨军红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够帮助创业者,不仅为他们提供专业技术的服务平台,还要争取帮助他们产品、市场等工作。看到他们成功,我比自己成功还开心。”

无论是陕西光电子先导院,还是硬科院,杨军红希望这些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和的创业者,自己和团队为其提供专业的创业服务,帮助他们创业成功,让知识产权顺利走下书架,走上货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