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青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30
选择字号:
如何用PPT展示自己成果

 

■刘青松

用PPT展示需自己的成果,在很多评审中是必需环节。一个好的PPT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可以全面展示申请者的科学体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重要的科学成果。因此,通过PPT准确传达这些重要信息十分重要。本文意在阐述如何避免一些基本逻辑失误及提升思路。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传递成果信息时常见的几种错误:1.申请者想把自己发表的所有文章和成果全都讲述出来,成果堆砌,不成体系;2.遴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几项成果分属不同方向,缺乏衔接的体系;3.表达平铺直叙,没有来龙去脉,无法体现申请者的思想体系和成果重要性;4.表述过于谦虚,无法体现申请者的主导作用;5.过于学术,专业词汇过多,评审者听不懂而无法评判其成果的真正意义;6.在系统讲述具体科研成果前,先讲研究成果的意义,这等于造空中楼阁;7.在技术层面,每张PPT内容过多,表达过于繁琐,包括字体小、色彩繁杂、动画频繁、表格数字多、流程图太细、图上曲线太多等,抓不住重点。

其次是如何介绍科研方向。现代科学体系纷繁复杂,即使是在一个二级学科内,不同的研究方向也千差万别,很多时候真正的小同行很少。因此,在介绍自己具体的成果前,有必要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篇幅不用多,主要内容包括学科的重要性、主要科学问题、研究的介质、方法、学科难点、研究者的突破点和创新所在以及研究的具体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先要将个人具体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到学科层面,之后快速引入到自己的具体研究领域,主要技术、研究什么样的问题、遇到的学科瓶颈,以及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突破,包括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理论加模拟、实验室与野外观测相结合)、尺度的创新(宏观观测与微观机制)、学科交叉等等。在这个思路下,再谈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

研究方向是搭建研究成果的基石。我们常说以小见大,如果连研究方向都没有表达清楚,就很难阐述清楚申请者的科学体系。

第三要注重逻辑。如果没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没有突出自己的亮点,即使科学问题讲得再精彩,也无法评判申请人的贡献在哪里。

对比“天慢慢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有可能是太阳落山,也可能是乌云袭来”和“太阳落山和乌云袭来都可以使得天慢慢变黑”这两种表述,后者可以更直接引导听者顺着你的思路来思考。

很多申请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很突出,但是缺乏恰当的表达逻辑。就像把各种价值不菲的首饰乱插在发髻上——虽然每件首饰确实很好看,但是整体造型差,让人失去了观赏意愿。

第四是通过对比,突出自己的亮点。PPT的内容设计最忌平铺直叙法,只是把自己的成果讲一遍,告诉大家我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什么数据,得出什么结论。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引起质疑,比如,你用的方法先进吗?是不是还有更先进的方法你不了解?你做的工作是不是前人已经做过,你只不过是重新做了一遍?你的方法很新,但是结果与前人相比,并没有很大提升。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核心是你的成果与前人相比到底提升在哪里,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放在一个体系内,明确指出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相比有哪些提升。大同行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化被评审人的研究内容,最能让他人理解的就是你的工作和别人不同。

具体的对比能体现出你的成果高度。这好比百米赛跑,让博尔特一个人跑,估计大部分人并不能体验他的速度。可是和旁边的选手对比,或者告知赛后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大家就会明白刚才欣赏到了一场跨世纪百米赛跑,会记入史册,其重要性大增。

解决了对比问题,在第二个层面就需要清晰地定位成果的意义。包括精度、效率等硬性的提升,也包括在学科领域的推动,是新发现、拓展了理论空间还是增加新的指标体系等等。这个定位会进一步引导专家对你成果的评判。

目前比较流行第三方评价,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切记适可而止。有的PPT用很多篇幅说别人对此成果的引用和评价,效果反而不好。只要解决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大部分评委会认可你的成果。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要注意对关键词汇和概念的科普,尤其是在介绍研究方向时,切忌堆砌专业术语,要让大同行了解你的领域背景。

总之,一个好的PPT等同于足球的射门得分。后场和中场准备得再充分,如果临门一脚失误,就会造成很大的遗憾。所以,论述问题、展示成果要做到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中国科学报》 (2021-09-30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