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运年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30
选择字号: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变”与“不变”

 

■范运年

在翘首以待将近一个月后,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以下简称出版基金)的申报工作在比往年延迟了将近一个月后,终于在9月10日拉开大幕。

在出版基金申报指南发布之前,编辑们就收到通知,今年的基金申报指南会有一些变化,所以要推迟一些发布。

会有哪些令人期待的变化呢?我们之前做了一些猜测,到出版基金申报指南正式发布时,谜底才真正揭开。

与去年相比,今年出版基金申报有几个变化。

一是资助方向更加明确。

今年的重点资助方向有8个,去年只有3个。不同的是,今年的重点资助方向不但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领域,还重点关注科技引领,解决“卡脖子”问题,更关心人和环境。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以及其他科研热点和前沿领域,去年则比较宽泛。

二是申报要求更加具体。

今年的出版基金申报指南明确规定“一旦申报成功,项目书名和作者不能更改”,这句话在之前的申报指南没有这么特别强调且言简意赅。之前有的作者在获得基金支持后,进一步将稿件完善或者内容有所增删后就希望能将书名进行调整,这给基金图书出版的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也和严格申报材料评审的初衷有所背离。今年在申报指南中这样特别指明,申报者就会更谨慎确定书名。

另外,申报系统给申报者提供了“申报书填写说明”,填写说明对系统中各个填报选项卡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如对书稿的内容简介如何填写、专家推荐意见应包含哪些方面,都做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提示和规范。

三是提交材料更加简化。

今年出版基金申报在系统通过审核之后,只需要提交“系统导出的《申报书》,并由全部作者签字、推荐专家签字后,提交至拟出版著作的出版单位”,60%书稿的PDF文件直接作为附件部分上传,不再需要作者提供刻录了60%书稿的光盘,减去了这一给作者造成困扰的项目。

另外,专家推荐意见部分也做了很大的简化。今年只需要两位正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字数明确在300字以内,申报书导出后打印签字,手写签名和电子签名均可。

今年还取消了申报者对著作制作出版的成本核算,申报者一般没有这个能力,需要编辑协助完成。因此简化了申报者的工作。

第四也是最大的变化,增加了出版社审核环节。

往年出版基金申报流程是在系统完成材料填报后提交申报,由申报受理机构完成审核,审核不通过再修改,审核通过就可以打印材料,附上出版社相关材料邮寄至申报受理机构。

今年申报系统增加了出版社审核环节,将审核这一个环节的工作放到各个出版社,由出版社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退回修改。材料审核通过后,申报材料也是提交至拟出版著作的出版单位,再由出版单位统一递交。

综观今年的出版基金申报,可以说变化非常大,但是也有一些要求是没有变的。

首先,资助原则、资助范围和不资助范围没有改变。资助范围还是“在我国国内出版的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活动产出的优秀学术著作”。这个范围凸显了出版基金一贯对原创科技著作的重视。

其次,60%稿件的要求没变。在申报办法中,明确规定“著作须完成60%以上或全部书稿后,可提出申报”这句话一字未变,这也说明出版基金对原创书稿要求一以贯之的严格,书稿质量的高低和原稿内容的多寡是著作能否获得资助的关键。

出版基金从1997年设立,面向全国,专项用于资助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优秀的和重要的学术著作的出版,至今已经运作了24年,支持了众多的优秀科技图书的出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调整,今年的这些改变,用我们一个老编辑的话说,是“进行了很大的优化”,流程更加简化、更加科学,也更加方便作者申报。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中国科学报》 (2021-09-30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