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25
选择字号:
图片新闻

早白垩世反鸟类复原图 张宗达绘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徐星、周忠和等人,首次复原了中生代反鸟类近乎完整的头骨,显示了鸟类头骨镶嵌演化,揭示了现生鸟类头骨的主要形态功能特征出现的时间要比此前认为的更晚。6月23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通讯》。

研究人员对一件距今1.2亿年的反鸟类幼年个体进行了高精度CT扫描和重建,结果显示,该反鸟类的颞区和腭区结构与非鸟类兽脚类恐龙几乎完全相同,如同把一只鸟的嘴巴和眼眶套在一只恐龙脑颅上。

研究人员表示,现代鸟类头骨可动性在反鸟类中并不发育,反鸟类相对保守且原始的腭区很有可能“抵消了”其吻部多样性分异带来的潜在优势。这也反映在反鸟类的食性/生态习性单一上,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曾经在中生代繁盛的反鸟类会在白垩纪末期绝灭。

本报记者崔雪芹报道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038/s41467-021-24147-z

 

《中国科学报》 (2021-06-2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