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23
选择字号: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
云南曲靖首次发现4.1亿年前长吻三歧鱼

游动的“三叉戟”——长吻三歧鱼(右)与昭通三歧鱼(左)生态复原图 杨定华绘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近日,《古生物多样性与古环境》在线发表了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等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团队首次在曲靖“古鱼王国”中发现4.1亿年前游动的“三叉戟”——长吻三歧鱼的踪影。

这一发现丰富了三歧鱼科的形态特征,为探讨盔甲鱼类在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的适应辐射提供了关键的材料,同时对于研究三歧鱼科的起源、多样性和迁徙也具有重要意义。

长吻三歧鱼在分类上属于无颌类盔甲鱼亚纲三歧鱼科,而标志性的“三叉戟”形头甲和半月形鼻孔,使三歧鱼科很容易跟其他盔甲鱼类区分,目前其仅含有1个属3个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三歧鱼的生活区域可能仅局限于华南板块的北部。直到2002年在滇东南文山发现了长吻三歧鱼、2009年在越南北部发现了越南三歧鱼,人们才意识到其分布范围比原来想象的要广泛。但三歧鱼的南北分布有上千公里的地理间隔,游泳能力较弱、营底栖生活的三歧鱼如何完成长距离迁徙,一直是困扰古生物学界的未解之谜。

此次长吻三歧鱼在云南曲靖“古鱼王国”的首次发现,不仅扩大了三歧鱼在华南板块的分布范围,而且填补了三歧鱼南北分布的地理空白,为研究三歧鱼的南北迁徙路线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新材料表明长吻三歧鱼的感觉管系统属于多鳃鱼型,相比以往的描述,新材料中多了两对中横管和更多的侧横管。对来自越南北部的越南三歧鱼重新观察显示,其也存在第二根中横管。两根中横管的存在可以看作三歧鱼科一个新的共近裔性状。双中横管曾经被认为是原始盔甲鱼类大庸鱼、汉阳鱼和修水鱼的原始特征。

分析认为,三歧鱼科与大庸鱼科、汉阳鱼科、修水鱼科等相似的形态特征,可能并非是从共同祖先继承来的,说明在盔甲鱼辐射演化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平行进化或返祖现象。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12549-021-00486-z

 

《中国科学报》 (2021-06-2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