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叶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15
选择字号:
一“座”难求的射艺课

 

■本报记者 卜叶

后羿射日、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中国是世界上发明弓箭最早的国家之一,“射艺”作为古代“六艺”之一,备受推崇。但随着时代发展,这门从生活中诞生的古老技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更多的是从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了解它。

近年来,“文艺复兴”之光照进公共体育界,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开设射艺课程。射艺重出江湖就斩获了大批粉丝,选修课异常火爆、一“座”难求。

让射艺回归体育属性

跟传统印象中的“搭弓、射箭”不同,射艺运动是一项射准型项目,易学难精,随着难度的增加,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尤其是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长时间练习射艺项目,能够使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可以说,看似一张一弛的简单动作实则暗藏玄机,“拔箭、搭箭、抹羽、认弦、入筶、勾弦、举弓、引弓、入彀、撒放”,步步有讲究。

射艺包含中国传统哲学、礼仪、文学、武术等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等内容。几千年来,“六艺”作为传统教育的总纲,很多科目都围绕“六艺”进行。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按照国际射箭规则举办比赛,并接受质地和制作方法完全不同于中国弓的国际弓后,中国传统射箭逐渐退出竞技舞台。

时隔半个世纪,重拾射艺并不容易。国内射艺课经过通识课、社团课等阶段的发展,积累一定经验后,最终成为一门公共选修课。西南大学是最早开设射艺选修课的高校。为了设计课程,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陈宝强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现代体育学知识,将射艺科学化、体育化,让传统文化在体育运动中渗透。

目前,射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射、武射等。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张旭告诉《中国科学报》,自2006年以来,西北大学射艺教学、研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传习中心、射艺协会、竞赛训练、课外交流五个板块互动。为了增加参加这门课的便利性,对统一着装等条件也放宽要求。

离现代生活如此遥远、又离我们精神世界如此近的射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一项“修心”运动

除了教授射箭、弹弓、传统射箭基本技术及相关理论外,射艺课程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古人云“射以观德”,为什么看一个人射箭可以观看他的德行?陈宝强表示,射艺和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是“礼的存在”。礼的存在让人感觉到仪式感,不自觉地就会静下心来。“通过射箭运动反衬出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素质和修养,反映出智慧的中国人早已超脱了技术层面的诉求,转向文化艺术的层面,去追寻射箭实践带来的思考。”陈宝强说。

同济大学实验学校射艺老师陈祥伟曾是最早跟随陈宝强研习射艺的学生之一。在他看来,坚持练习射艺能够克服浮躁的内心,同时在诸多圣人射艺名言中,去体悟生活的真谛,将“射以观德”融入血脉中去。

张旭告诉《中国科学报》,通过古老弹弓、箭弓技术的教学,讲解“正身”“炼心”等中国传统修身文化,可以让学生理解先祖们为什么强调“正”“中”“静”“仁”“德”“道”“礼”等概念,从而提高修养,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修身养性的基础。

他强调,射艺讲究“不求诸人反求诸己”,从自身出发解决问题,弓箭与人身体的动态调整过程,也是调节内心的过程,是一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课程。

“随着年龄的增加,当代大学生有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通过射艺练习,能够使大学生暂时放下心理压力,增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西北大学还在心理治疗+射艺方面进行探索,将射艺融入心理治疗过程,缓解学生的心态、情绪问题。”张旭说。

师资短缺亟须缓解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推进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学校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竞赛活动。

借着政策的东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高校开始了射艺选修课的探索,方兴未艾的射艺课更是一“座”难求。西北大学射艺选修课一年两个学期培养500人/次,但依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选修学生太多,超过课程承载量的时候,往往需要抽签决定,这也导致一些学生频频落选。”张旭说。

与断档多年、复课之初教具缺乏的困难相比,陈宝强认为,射艺教师匮乏的困境更令人忧心。射艺运动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专业教师的缺乏将导致射艺文化内涵教育的不足。

他举例说,射艺的出现始于生存的需要,后演变为军事战斗工具,祭祀、礼节教育等形式,至今成为民间民族交流的活动等一系列历史文化载体。高校在开展射艺运动时需要充分地研究其文化内涵和底蕴。

目前,国内从事射艺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在职体育教师和社会射箭俱乐部成员,以及学习射艺专项的毕业生,更多充当的是射艺教师角色,对射艺文化认识有局限。“仅把射艺当作一项运动,无法形成射艺文化教育的氛围,也很难正确地传承和发扬射艺的精髓。”陈宝强说。

为了缓解师资紧张,西南大学近几年开设了教师培训班。“只有正确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对射艺的热情保持下去,同时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陈宝强说,“希望越来越多热爱体育事业的毕业生从事射艺教学,研习射艺文化,仗‘箭’走天涯,将射艺传播到全世界。”

《中国科学报》 (2021-06-15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