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应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10
选择字号:
微山湖区的灭蝗与治蝗

 

《飞蝗物语》,陈应松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定价:78元

《飞蝗物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在洪泽湖、微山湖等蝗灾多发地区开展灭蝗研究和实践的故事。书中详细讲述了“治蝗群英谱”中以马世骏、陈永林等为代表的各位科学家的事迹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展现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治理飞蝗、造福人类的传奇人生和科学报国的伟大精神。

■陈应松

一首著名歌曲中曾唱道:“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但在我国的重点蝗区之一的微山湖,它从来就没有真正地静悄悄过。

微山湖蝗区,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调查,蝗区面积约占全国九分之一,是全国闻名的历史“老蝗区”。蝗灾大发生时,常向邻近地区迁移扩散。就算在一般年份,分布在附近农田内的散居型飞蝗,数量也很多,是造成大发生的虫源。

微山湖水位很不稳定,20世纪50年代初期,沿湖两岸新大堤未修建时,在33.5米等高线附近有一条土堤,当地人都叫老高头,土堤因多年失修,逐渐被雨水冲刷变矮小,不起防洪作用,而苏北大堤也是陈年荒堤,不能阻挡洪水。

沿湖地势平坦,刮东风湖水向西推进1~2公里,有时可达数公里,刮西风可退水1~2公里。常年湖水位在32~34米等高线之间徘徊,遇连续大旱年,如1952、1978、1982年湖水基本干涸。遇大涝年份,湖水向西漫溢,如1957年水位达37米等高线,湖水向西推进至徐沛公路两侧,沛县县城全部被淹,成了一片泽国,积水达一米以上。

这样一大片骤盈骤涸、水位不稳定的湖滩地区,就成了无人敢惹的东亚飞蝗子孙们的狂欢乐园、年年岁岁的“嘉年华”。

微山湖蝗区历年蝗灾的发生密度以1952年为最大,发生夏蝗,继而发生秋蝗,一般每平方丈都在千头以上,密集地段每平方丈有几万头。自1950年至1957年,蝗灾常年发生面积在15万~30万亩,其中以1952年秋蝗面积最大,达31.2万亩。1957年秋季大水,湖水向西推进10多公里,蝗区相应西移,面积扩大。 自1958年夏蝗开始至1962年秋蝗常年发生面积扩大为30万~60万亩,其中1959年秋蝗面积最大,达101万亩。

当时蝗情的侦察工作还不完善,药械又奇缺,治蝗基本以人工扑打为主。沛县、铜山两县因为遭遇到1951年秋冬的大旱,1952年夏蝗发生凶猛,从5月下旬起即组织群众6万多人进行防治,浩浩荡荡的民工进入到大湖深处,与蝗虫进行殊死搏斗,扑打了一个多月,才把重点蝗区的蝗虫消灭掉,到7月上旬,防治夏蝗才告一段落。

治蝗群众刚放工回家休息,治蝗指挥部人员从蝗区回到驻地时,突然得到湖区群众汇报,湖中心离夏蝗发生地点东移5公里,发现有大批蝗蝻,指挥部立即派技术股同志深入蝗区调查真相。

沛县治蝗指挥部设在蔡坝村,离湖区中心有10多公里。技术股抽调6人,分成两个小组,在县指挥部县长李德伦同志带领下向蝗区出发,李德伦县长骑着一匹褐灰色大马。技术员们穿过草丛抵达蝗区时,已是上午9点多钟。7月天气,骄阳似火,大家跑了20多里路,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又饥又渴,连李县长胯下的马也累得热汗涔涔。

他们在大片随风起伏的草滩地上,蹲下仔细一看,那些已经三龄的蝗蝻,简直多到令人头皮发麻的地步,密密麻麻,成堆累叠,一条条呈黑色带状。由于密度太大、无法检查,大家用脚踩法来推算,一脚踩下去竟然死了370多只,踩到的是一部分,跑掉的还不少。太吓人了。经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侦察,密度都差不多。

一天奔波调查后,大伙很晚回到指挥部,没顾得歇息,立即开会研究对策。县委书记周亚民同志听了汇报后,顿感事态严重,蝗蝻密度之高、面积之大,闻所未闻,事情非同小可。汇总上来的统计是,蝗虫已经侵害沛县庄稼达20多万亩,而且正进入四、五龄,如果迁飞,会给国家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事不宜迟,县委第二天上午召开各区区长紧急会议,提出要把灭蝗作为当时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任务由各区划片包干。

各区行动迅速,凡男劳力全力以赴到微山湖灭蝗。沛县县城内不少商店暂停营业,也参加灭蝗战斗。扑蝗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开进茫茫湖区,大车、四轮车、独轮车、担粮草行李的,几万民工从四面八方向微山湖蝗区汇聚集中。在两三天内,沿湖南北岸100多里、宽三四里的每个村庄都成了灭蝗的战场。

鹿口,微山湖边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打蝗战场的边上,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小贩们的临时饭店和商店,在此扎堆。人声嘈杂,车马辚辚,一个平时寂静的湖村,因为蝗灾立马成了人山人海的热闹小集镇。仅沛县一个县参加扑蝗的民工就有10多万人。

荒凉的湖滩,杂草丛生快与人齐高了,用鞋底来扑打蝗蝻,只能将它们撵飞,无法着力。杂草高大,沼泽难行,人挤进草丛苇丛都困难,加上天气闷热,密不透风,人在草苇间有窒息的感觉。好在沿湖有些老农们对扑蝗有不少经验,有的挖沟深埋,一次能埋下不少蝗蝻,但由于密度太大,沟刚挖好蝗蝻自己蹦进去就已填满了。挖沟因使用人力,加之土质僵硬,非常难挖,进度很慢。

一区毕区长根据多年扑蝗的经验,动员群众用大镰刀先割草开路,杂草割倒在地后,跳蝻几下就跳到干草上去。因天气干旱暴晒,割下的草几天就干透了。有的群众看见大批蝗蝻聚集在干草上,就点火烧杀。大火借着风力,呼啸腾起,冲上天空,凡是近火的蝗虫飞起来都落入火海,呜呼哀哉。顿时湖滩上弥漫着蝗虫烤熟的香味和焦煳味,烤蚂蚱满地都是,成了大伙充饥的美食。火舌舔舐之处,所有的跳蝻都难逃付之一炬的火葬命运。

赤壁大战宜火攻,割草烧蝗。这个办法一时间得到了各区响应,百里蝗区于是烈火缭绕、浓烟滚滚,真个是“纸船明烛照天烧”,送千万蝗魔瘟神上西天。

《中国科学报》 (2021-06-10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