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李昕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5-24
选择字号:
接续奋斗,确保祖国的每一次丰收
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缅怀袁隆平

 

■本报记者 韩扬眉 见习记者 李昕茹

“悲痛!”“悲恸!”“震惊!”

这一刻,所有中国人为同一人而哭泣。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的学子好友、农学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慨,失去了这位学术“旗帜”“指路明灯”,让人“不敢相信”。

拯救饥饿

民以食为天。中国仅有7%的耕地,却要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袁隆平说,“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1964年,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的水稻植株。1966年,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由此拉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上世纪70年代,他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实用高产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讲述袁隆平的巨大贡献: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研发,到“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袁隆平倡导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一直到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一次次科技攻关,让世界瞩目,让国外专家刮目相看,让中国的粮食持续稳产高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至今还记得大学三年级第一次听袁隆平讲的报告内容,“那时没有PPT,一张板凳加上一张桌子,简陋的阶梯教室,他给我们娓娓讲叙杂交稻的深奥道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的艰难过程,分享杂交稻这一重大科技成果”。

“人是吃稻米的,不是吃稻草的。”袁隆平的这句话深深印刻在邓秀新脑海中。“当时有人讥讽他们的杂交稻,但袁隆平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前行。杂交稻生物量比普通稻增长很多,禾苗十分强壮、分蘖也多。经过研究改良,最终,杂种优势体现在收获的稻谷上,大幅度提高了产量,解决了吃不饱这个长期困扰人类的旷世难题。”

“袁隆平70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水稻种质资源挖掘和创制,使我国杂交水稻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他创立的杂交水稻学科,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旭说。

可爱的“90后”

“宠妻狂魔”“资深帅哥”“铲屎官”……袁隆平“俏皮可爱”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他不只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被称为活泼的“90后”帅哥。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与袁隆平是好友,每每见到袁隆平,他都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并深为他心系稻作事业的精神所感动。

“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整装待发。80岁时,他称自己是‘80后’。去年我去看望他时,他说自己身体没问题,可以当‘90后’。”在邓秀新的记忆里,袁隆平永远都有着阳光般的心态。

“我与袁先生相识数十载,先生作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一直带领我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说。

在朱有勇心中,袁隆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和爱戴的长者。他一心为民,执着追求、不畏困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提携后学,是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是袁隆平的同事和邻居。“袁老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多年来感受到的都是袁老乐观、积极的一面,突然得到这个坏消息,让人不敢相信。”

印遇龙还记得,袁隆平和蔼热情、开朗健谈、思维敏捷,对晚辈寄予厚望、给予支持,鼓励晚辈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

追寻“袁老”足迹

或许,纪念一个人的最好方式,便是追寻他的足迹,完成他未竟的梦想。

在院士看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不负袁隆平的遗愿和嘱托。

李玉说,“我们将秉承袁隆平之志,坚持拼搏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向前。”

隆平高科技园汇聚了一批杰出科研团队,致力于打造“种业硅谷”和种业“中国芯”,印遇龙记得袁隆平的愿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农产品的需求巨大,种业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核心。”印遇龙说,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和袁隆平的共同愿望是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安全,让人民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说,“我们将细心灌溉呵护他撒播的科技和梦想,专注田野,接续奋斗,确保祖国的每一次丰收。”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曾与袁隆平共事三十三载,受益于袁隆平的悉心指导和培养。“我也是袁隆平院士科技创新精神的受益者。袁隆平院士的胸怀、境界和共产主义理想,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他寄语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箴言,我们将永远铭刻在心。”他说。

《中国科学报》 (2021-05-24 第2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