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侯瑶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23
选择字号: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揭示印度洋增暖对厄尔尼诺衰减反馈减弱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侯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春在团队揭示了近年来印度洋增暖对厄尔尼诺衰减反馈的变化及机制。论文近日发表于《气候动力学》。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地球系统中年际时间尺度最强的气候模态,其对全球海洋、气候都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ENSO的演变特征和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对于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显示了自1994年以来,印度洋增暖对厄尔尼诺衰减的反馈显著减弱。1994年以前,当厄尔尼诺进入成熟期,印度洋呈现整个洋盆的增暖,并且增暖中心位于东印度洋。海温异常通过增强降水激发出对流层温度异常,传播至西太平洋,显著地引起了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纬向风异常激发向东传播的海洋冷性开尔文波为厄尔尼诺提供了负反馈。然而,在1994年后,暖印度洋海温异常中心被局限于西印度洋,其激发的对流层温度异常减弱,无法显著地影响西太平洋的纬向风。

进一步分析表明,印度洋偶极子(IOD)模态的空间特征和强度变化可能是造成印度洋增暖对厄尔尼诺衰减贡献减弱的原因。IOD发生在印度洋洋盆增暖的前一个季节。1994年之后的IOD模态暖海温异常偏西,而冷海温异常强度增大,导致其在下一个季节洋盆的增暖仍呈现偏西的特征。

专家表示,该成果为ENSO的气候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加深了对洋盆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理解。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1-05745-5

《中国科学报》 (2021-04-2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上万株黄瓜中“挖”出隐形宝库 天问二号探测器拍摄的地月影像图发布
定制生物墨水3D打印出人类胰岛 这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