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芸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22
选择字号:
悲鸣还将继续吗

《核电员工最后遗言》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已去世25年的日本人平井宪夫,以及他的遗作《核电员工最后遗言》也因此又被不少读者提及。因为他的“遗言”中早已预言了福岛核电站的命运。

“核电厂绝对安全——这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平井宪夫说。1996年,这位负责监督检查核电安全的技师逝世。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他生前对于核电生产一线情况的披露被结集成书,旋即引发热议,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核电员工最后遗言》打破了不少人对核电站的幻想——清洁、高效、安全,事故只是小概率事件。比如在建设这座世界领先的核电厂时,铁丝掉入原子炉、工具卡进配管里的人为疏漏层出不穷。有一次,运行中的核电机组一根位于高辐射区的螺栓松了,为了拧紧这根螺栓,不得不安排了30个工人,轮番冲上前去,每人只能工作几秒钟,有人甚至扳手还没拿到时间就到了。

他还写到,日本的核电站总是将每年一度的检修维护安排在冬季,为的是可以招募附近农闲时的农民或渔民来充当临时工。

平井宪夫预言:“这些菜鸟做的核电厂,日后必定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2011年3月,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和电源故障,导致福岛核电站三个核反应堆先后爆炸,造成灾难性核泄漏。

这次核泄漏的事故等级,被定为最高级7级,是全世界第二例。

而首例,就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再过几天的4月26日,就是该事件35周年纪念日。

1986年的那天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炉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随风飘散,产生的辐射线剂量,相当于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

事故发生时,反应炉附近的居民纷纷站到高处欣赏爆炸的绚丽火光。其中有一座桥离反应炉很近,视野绝佳,到这座桥上观看的居民,后来都因接收了超高辐射死去,这座桥也被称为“死亡之桥”。

但灾变后,当局对民众宣称只不过是普通爆炸,民众照常生活,等到实在瞒不住,苏联政府才公之于众。两天后,民众才被告知需要暂时离开三天。

事故后十年,记者S.A.阿列克谢耶维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用三年的时间访问了超过500位幸存者,包括工人、科学家、医生、士兵、矿工、难民。这些访谈最终形成图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书是她的代表作。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这是图书开头第一句话。它出自一位最早到达现场灭火的消防员妻子之口。她亲眼看着丈夫在短短14天中溃烂到不成人形,最后痛苦地死去。

“没有人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这句话多次出现在众多访谈者的口中。正是隐瞒和谎言继续让数万名不了解状况的人白白牺牲健康。

无论是福岛核电站事故还是切尔诺贝利事故,核泄漏已然酿成巨大灾难,谎言、欺骗、救助不力、不负责任这些“人祸”,更进一步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十年之后,日本又岂能以 “可安全排海”,将核废水一倒了之呢? (李芸)

《中国科学报》 (2021-04-22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