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22
选择字号:
植物保护专家预警:
草地螟与粘虫新一波危害可能更广

 

粘虫幼虫和成虫  中国农科院供图

本报讯(记者李晨)草地螟、粘虫均被列入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大威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研究员江幸福在该所召开的“草地螟、粘虫发生趋势研判及对策建议研讨会”上分析预测,我国本轮草地螟、粘虫的危害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危害作物种类更多、周期性持续时间更长、发生程度将重于以住。

据介绍,草地螟曾对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时产量损失超60%。而粘虫也使得粮食损失超过千万吨。江幸福系统回顾了我国草地螟、粘虫周期性发生的危害特点、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了当前草地螟、粘虫发生危害新特点和防控新问题。

他说,当前,草地螟已进入第4个大发生周期,且本轮周期发生的虫源地涉及国内外,种群构成复杂,局部地区数量屡创历史新高,发生区域明显向西转移。而粘虫迁飞危害规律已发生显著变化,迁飞路线明显向西偏移,且东西部虫源交流频繁,粘虫严重危害的区域发生了变化,而且其主要危害世代、各世代发生范围和主要危害作物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江幸福认为,目前对草地螟、粘虫的防控还存在监测预警自动化程度不高以及生态防控技术研发和集成不足等新问题。

他建议,科研和推广部门需加强合作。各方应在全球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背景下,深入研究草地螟、粘虫的跨境迁飞、虫源溯源和周期性发生规律,研发智能化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提高监测自动化水平,并开发特异性迁飞害虫拦截技术,集成生态防控技术体系。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草地螟、粘虫种群正迅速恢复并进入关键时期,发生危害形势严峻,植保所在草地螟、粘虫防控方面有扎实研究基础,其防控建议对生产部门下一步做好防控工作有重要意义。同时专家建议加强研究,进一步提高迁飞性害虫的智能化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实现对这类害虫的可持续治理。

《中国科学报》 (2021-04-2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