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高丽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26
选择字号: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所等
发现黄渤海海水十余年来透明度趋降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齐鲁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机构的联合团队,在黄渤海海水透明度及其影响机理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发现,黄渤海海水透明度10余年来呈下降趋势,具有近岸水域低、远海水域高,冬季低、夏季高的分布特点。相关论文发表于《遥感》。

水体透明度是描述水体光学性质和水质评价的重要参数,与水体中的固有光学性质、浮游植物生物量、悬浮颗粒物、盐度等密切相关。

科研团队根据2015年提出的水下能见度理论,利用2003—2019年的卫星遥感数据,揭示了黄渤海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分异规律,分析了影响透明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发现,整个海域的年际透明度呈下降趋势,渤海海域最低,为0.003 m y-1;南黄海最高,为0.015 m y-1。科研人员对长时间序列的SDD遥感影像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一模态与总悬浮物相关度最高,有色溶解有机物次之。

海洋遥感团队负责人禹定峰表示,这表明黄渤海海水透明度的变化主要受海水中的悬浮物、叶绿素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等光学组分影响,而光合有效辐射、海表温度、海表盐度和海表风速是引起水体透明度变化的协变量。

禹定峰说,人类活动影响着黄渤海海水光学组分,成为海水透明度逐渐下降的重要因素。研究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变化和驱动机制,对水环境变化、水体光学参数、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廖洋 高丽)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rs13030514

《中国科学报》 (2021-02-2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