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2
选择字号:
“小柯”秀

 

《细胞—代谢》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糖酵解中间体来源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Joshua D. Rabinowitz研究小组报道了哺乳动物组织中糖酵解中间体的来源。相关论文1月19日在线发表于《细胞—代谢》。

研究人员在小鼠中使用13C示踪定量了糖酵解中间体来源:循环葡萄糖、组织内糖原和循环糖原异生的前体。循环葡萄糖是循环乳酸的主要来源,乳酸是组织糖酵解的主要最终产物。然而,循环葡萄糖仅在少数几个组织中高度标记糖酵解性中间体:血液、脾脏、横隔膜肌和比目鱼肌。包括肝脏和股四头肌在内的大部分人体组织糖酵解中间体都来自糖原。

糖异生作用对糖酵解中间体的贡献虽小但广泛,并且其通量随着生理进食而持续存在。进食能够激活循环葡萄糖和乳酸的氧化来维持葡萄糖稳态,而不是抑制糖异生。因此,身体的主体部分能够缓慢分解内部存储的糖原,同时某些组织迅速将循环葡萄糖分解代谢为乳酸,进而在整个身体中氧化。

据了解,糖酵解在生物体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其在哺乳动物组织中的定量输入仍不清楚。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12.020

《自然—神经科学》

不同髓样细胞反应介导脑血管损伤和修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Dorian B. McGavern小组发现,不同的髓样细胞反应介导脑血管损伤后的损伤和修复。该研究1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研究人员使用经颅超声开发了脑血管损伤模型,该模型能够对驻留和周围的髓样细胞进行时空性评估。研究人员发现伤害性和修复性反应根据时间和细胞起源而有所不同。驻留型小胶质细胞最初以嘌呤能受体依赖性的方式稳定受损血管,随后骨髓单核细胞大量涌入。

用抗粘连分子疗法长时间阻止髓样细胞募集可以预防严重的水肿,但通过干扰由促炎性单核细胞和促血管生成修复相关的小胶质细胞进行的血管修复,会促进神经元破坏和纤维化。

这些数据证明了在时间上不同的髓样细胞反应如何能够控制、加剧并最终修复脑血管损伤。

据悉,脑血管损伤可导致严重的水肿和炎症,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0-00773-6

《自然—遗传学》

RNA结合蛋白靶位点失调是精神疾病重大影响因素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Olga G. Troyanskaya、Christopher Y. Park等研究人员合作,通过RNA结合蛋白(RBP)靶位点失调的全基因组图谱,揭示出对精神疾病风险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相关论文1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精神疾病有很强的遗传基础,但潜在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未确定。RBP负责大多数转录后调控,从剪接、翻译到定位。因此,RBP充当了细胞动态平衡(尤其是在大脑中)的关键看守者角色。然而,量化影响RBP靶标位点的非编码变体的致病贡献是具有挑战性的。

研究人员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准确预测了突变的RBP靶标位点失调作用,并发现RBP失调是导致精神病风险的主要因素。RBP失调解释了大规模的分子定量性状基因座研究未捕获的大量遗传力,并且比常见的编码区变体具有更强的影响。研究人员共享了RBP失调的全基因组图谱,并用其鉴定出DDHD2是精神分裂症风险候选基因。

该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可将各种RNA调控与复杂疾病联系起来。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0-00761-3

《中国科学报》 (2021-01-22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