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春蕾)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边缘计算课题组研究员宋纯贺等人在国际上首次分析了检测区域与目标实际区域的夹角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进而首次确定了对于大长宽比目标识别时的最少检测方向。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物联网》,并申请了系列专利。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网的核心,其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整个电网甚至国家的效益。作为架空输电线路的重要部件,绝缘子串是输电线路目标和缺陷识别的重点、难点。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定位和识别方法,需要以特定点为中心,通过对特定长宽比和尺度的区域进行分类来完成目标识别。对于大长宽比的目标,受角度未知的影响,识别过程中需要沿着特定基准方向对检测区域进行旋转。但基准方向的个数的确定,以及如何降低由于多方向检测导致的高计算量成为当前研究的难点。
据了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边缘计算课题组长期专注于电力、油田、矿山等系统的数据分析。在目前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宋纯贺等人提出面向大长宽比旋转目标识别的超轻量级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首先对目标进行方向预估计,此后仅沿预估方向进行检测,可以在不损失识别精度的条件下降低90%以上的计算量。同时,在高精度目标识别和分割的基础上,宋纯贺等人还提出了轻量级高可靠的绝缘子串缺陷识别方法。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9/JIOT.2020.3039226
《中国科学报》 (2021-01-14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