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晨 郭翠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5
选择字号:
携手蜂农“甜蜜”行
——山东农业大学指导重庆贫困村蜂农高效养蜂侧记

 

■本报记者 李晨 通讯员 郭翠华

“刘老师,谢谢您上次送的代花粉饲料。我们打算再买一些,您能帮助联系可靠的厂家吗?”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胥保华团队成员刘振国收到了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蜂农豆小军的“求助”信息。“他以前觉得给蜜蜂留足糖饲料就可以了,听了我们的培训后他才知道为啥自己养的蜂群弱了,蛋白饲料摄入不足是重要‘祸根’之一。”刘振国说。

给蜂农培训送新理念、新技术,到蜂场现场解决难题……近年来,胥保华团队几乎跑遍了重庆市武隆区、万州区的贫困村,手把手教农户最新养蜂技术,帮他们量身打造“甜蜜事业”,走出一条好的“致富路”。

找出问题“症结”

作为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胥保华早在四年前便与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罗文华研究员联合开启了武隆区养蜂扶贫工作。

此后,胥保华团队又和重庆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携手,以项目形式进行山地中蜂良种培育与生态养殖、山区蜜蜂产业精准扶贫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方面的研究及新成果推广。这两年,扶贫对象又扩大到了重庆市万州区的贫困户。

与合作单位研究人员一起调研时,胥保华和团队成员发现,在武隆区、万州区,很多农户家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土蜂箱,养中华蜜蜂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华蜜蜂又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耐寒抗热、饲料消耗少,特别擅长利用山区零星分布的蜜粉源植物。“重庆所在地皆为大山、大川,丰富的资源为养中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胥保华认为,利用当地资源,组织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应该是一条致富好路子。

然而,当地的蜂蜜产量很低。胥保华感叹:“我的学生在实验蜂场养了十来群中蜂,每群年产量在15~20公斤。按说重庆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产量应该更高。但蜂农的蜂蜜年产量仅有5~10公斤,产业规模也很小。”

由于村里不少年轻人在外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再加上信息交流闭塞,蜂农几乎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每年3月至5月的分蜂季节,蜂农放好蜂箱,等着蜜蜂寻蜂蜡、找巢穴,通过蜂箱表面孔隙进入蜂箱酿蜜,到秋天时取出蜂蜜就行了。

“他们的养蜂理念落后,掌握的技术也较为原始,很少考虑中蜂病虫害的防治。”胥保华和团队成员在村里调研时发现,很多农户自己做的蜂箱样式陈旧。不少蜂箱盖子用泥糊成,只有在割取蜂蜜时才能打开,这也使得蜂农平时无法观察蜜蜂的情况,“养强群蜜蜂”更是无从谈起。

培训普及新技术

怎样才能让农户在养蜂中脱贫致富?胥保华团队与合作单位反复研讨后,决定分工合作。

当地蜂业扶贫合作单位负责建示范蜂场、帮贫困户养蜂,示范带动周边村民;胥保华团队则主要教会蜂农使用中蜂活框饲养、强群饲养、快速育王、蜂病绿色防控、蜜蜂饲料配制等技术。

万州区龙驹镇花坪村地处深丘地带,村内遍布沟壑山梁,坡陡沟深,是市级深度贫困村。前几年,村集体成立了小渝儿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养殖中蜂。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零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向花坪村送去250余群优质中蜂种源和100套新式生态蜂箱。

“中蜂养殖看似简单,技术要求却相当高,要经常留意病虫害防治、蜂群稳定以及蜂群装箱等事项,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胥保华说,花坪村中蜂养殖规模扩大,技术也要跟上。

紧接着,胥保华便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强一起,到花坪村为蜂农集中培训。

从中蜂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到营养与饲喂最新技术,从用什么样的蜂箱到养殖人员应该怎么操作……胥保华为蜂农详细讲解山区中蜂规范化养殖技术,还给他们发放中蜂养殖技术要点明白纸。

“给蜂农讲课就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比如讲中蜂的生物学特性,要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蜜蜂喜欢吃什么、喜欢住什么样的房子等。”在胥保华看来,蜂农听明白了才能用。

现场指导解难题

和花坪村蜂农一样,近年来,武隆区、万州区的蜂农几乎都听过胥保华和团队成员的培训课。每次到重庆为蜂农讲完课,胥保华和团队成员总要到当地的示范场、示范户看看,现场帮蜂农“把脉问诊”,并量身定制给出“药方”。

重庆市万州区白土镇青杠村蜂农周元政家里有20余箱中蜂群,但由于养殖技术落后,收益并不高。2019年9月,得知胥保华的博士研究生崔学沛到村里作技术指导,周元政赶紧邀请他到自己的蜂场看看。

“我发现他在蜂箱里放的蜂脾有点多,而且有的蜂箱里已经没有蜂王了。”崔学沛告诉他蜂脾的使用量,还教给他如何人工育蜂王。

如今,武隆区、万州区蜜蜂养殖技术“含金量”正在逐步提高,这让胥保华和团队成员深感欣慰。2020年,花坪村中蜂养殖合作的蜂蜜增收超过10%。武隆区白马镇豹岩村天池组中蜂场、后坪乡高坪村蜂场示范点、后坪乡隆兴村陈子明蜂场等示范场的养殖规模发展到了100群以上,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团队还将通过多种形式继续为重庆武隆、万州区示范场技术人员和蜂农进行技术指导。”胥保华希望能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蜜蜂养殖的“队伍”,“甜甜蜜蜜”走好发家致富路。

《中国科学报》 (2021-01-05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