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靳军 张行勇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8-13
选择字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方法帮蚯蚓“吃掉”土壤中更多镉

 

本报讯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增强团队,在蚯蚓修复土壤镉污染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环境污染》上。

蚯蚓能通过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改善土壤有机质组成和养分循环,在维持土壤生态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它也走进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动物修复技术研究的视野。已有研究文献认为,蚯蚓对土壤的重金属富集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皮肤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态重金属;二是通过摄食、消化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将重金属连同食物一起摄入体内。

研究人员通过假设食物摄入量和镉有效性增加,会提高蚯蚓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率,在试验室开展了为期35天的土壤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接近30%的镉能被蚯蚓“吃掉”。而在有机化合物EDTA(乙二胺四乙酸)和豆渣的协助下,蚯蚓修复土壤镉污染的能力得以显著提高。研究人员表示,主要原因是EDTA增强了蚯蚓皮肤吸收镉,从而减少污染土壤镉含量,而豆渣增加了蚯蚓的摄食量,促进了蚯蚓对镉的吸收和土壤中镉的去除。

该团队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经过修复后土壤的一些基本理化指标发生了变化,如土壤酶活性和细菌丰富度增加,土壤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此外,通过对蚯蚓抗氧化酶指标的监测,发现EDTA和豆渣添加剂可对蚯蚓的解毒作用具有积极影响,从而能够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胁迫作用。(靳军 张行勇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0.115191

《中国科学报》 (2020-08-13 第2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即将迎来 “火炉模式”,这样种树降温5度 《科学》(20250502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研究者为蔷薇属物种演化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