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金亮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9
选择字号:
杨孝述和杨臣勋:中国科学社的父子兵

▲《科学画报》创刊号封面


▲《世界工程奇迹》书影(封面为钱塘江大桥)

 

■顾金亮

开栏语

一张老纸,几行旧字,诉说尘封已久的故事。从即日起,本周刊新设“故纸求真”专栏,金陵科技学院教授顾金亮从他收藏的珍稀科学文献引出话题,用故纸讲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的科学梦、强国梦。这些故纸故事,或谈往忆旧,或钩沉索隐,通过揭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和密码,以昔鉴今,遥见明天。

杨孝述(1889—1974),字允中,1910年考入清华学堂,后以庚子赔款赴美留学,于1914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电工系,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毕生致力于中国的科学与教育事业。他是中国科学社早期社员。1928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社理事会理事,并连选连任,直至1948年。他创办并发行《科学画报》,积极宣传科学,是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杨臣勋(1919—2007),是杨孝述的长子,1942年3月与他的姐姐杨姮彩同时加入中国科学社。杨孝述、杨臣勋父子同为中国科学社社员,共同任职服务于中国科学社,都在中国科学社主办(编辑)刊物并出版著作,是中国科学社同仁中的“父子兵”。

父:创办《科学画报》,堪称表率

1933年1月,时任中国科学社总干事、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中国科学社创办)总经理的杨孝述在中国科学社理事会上提出创办《科学画报》的构想,但因办刊经费、编辑力量和发行问题等未能落实而搁浅。

虽然提案未获通过,但杨孝述并未放弃。他找到具有丰富编辑出版经验的中国科学社社员冯执中商议,两人不谋而合,当即就说好由冯执中担任经理编辑。杨孝述又与中国科学社社员徐韦曼、卢于道、周仁、王琎等进一步筹划创刊事宜。大家认为,这本刊物应由中国科学社负责编辑,因为该社人才济济;应由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负责印刷发行,因为该公司拥有精良的进口印刷设备和图书发行人员;办刊经费应由这两个机构先行垫付。考虑到杨孝述所任职务,大家觉得由杨孝述分别向这两个机构提出比较合适。

杨孝述即在1933年6月13日召开的中国科学社第108次理事会上再次提议创办《科学画报》,并详述相关方案,得到了杨杏佛等不少中国科学社理事的大力支持,获得通过。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董事会也通过了杨孝述的这一提案。

在杨孝述的主持下,经过不到两个月的紧张筹备,1933年8月,中国现代科普的发轫之刊《科学画报》在匆忙中诞生。创刊后不久,冯执中因病辞职,杨孝述接任经理编辑一职,接过这一棒即呕心沥血整整17年。

时任中国科学社社长王琎在发刊词中表述了办刊目的:“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普通科学智识和新闻输送到民间去。我们希望用简单文字和明白有意义的图画或照片,把世界科学发明、事实、现象、应用、理论,以及于谐谈游戏都介绍给他们。逐渐地把科学变为他们生活中一部分,使他们看科学为容易接近可以眼前利用的数据,而并非神秘不可思议的幻术……我们希望这呱呱堕地的《科学画报》,可以做引大众入科学的媒介。”

《科学画报》被设计为一本12开40面的半月刊,甫一发行就让人眼前一亮,让人们领略了科学的神奇,感受了科普的韵味,出版没几年,发行量就超过两万册。

杨孝述十分重视与读者的互动,特地组织了中国科学社内80多位著名科学家成立了“科学咨询部”,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将其中有普遍意义的问答刊登在《科学画报》“读者信箱”专栏中。此外,这些专家在与读者交流时还可与读者建立联系和合作,甚至可争取广告。

杨孝述还组织了不少富有特色的活动以吸引读者眼球。在创刊号上就有两则奖金启事,一则是中国科学社爱迪生纪念奖金给奖办法,另一则是一位高女士捐赠1200大洋设立一基金征集科学论文,两种评奖均奖励给获奖者高额现金和一枚金质奖章。

当然,在办刊中杨孝述艰辛备尝。据杨孝述女儿杨姮彩回忆: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上海是个孤岛,刊物无法发往内地,但尚可通信。杨孝述就把《科学画报》一页一页撕下来,分装在几封信里寄给在桂林上学的女儿,再由她组织人员翻印装订后向大后方发行。由于翻印时只能印文字,无法复制图画照片,因此那时发行的是没有图画的《科学画报》。

其实,杨孝述当时之所以要坚持创办《科学画报》,是因为他发现,虽然在中国许多人不理解和不重视科学,但还是有一部分民众推崇科学,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学习和理解科学,杨孝述就把握住了这个科普商机。《科学画报》出版后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一路走高,充分证明了杨孝述敏锐和不凡的商业眼光。杨孝述还对《科学画报》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编辑“《科学画报》丛书”,到1950年已出版了46种,盈利可观。他自己就曾经根据《科学画报》中的素材编写了一本《物理游戏》,1946年6月由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并多次重印,深受读者欢迎。

子:编著《世界工程奇迹》,勤勉不让其父

上海沦陷前,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的部分设备内迁,杨孝述奉命留守中国科学社总部。日军占领上海期间,杨孝述坚守《科学画报》的出版阵地。由于人手紧张,杨臣勋1941年从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就到父亲任职的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承担《科学画报》的编辑工作,后被中国科学社理事会聘任为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副经理。

其间杨臣勋不仅参与了中国科学社工程丛书的编辑校对工作,自己还编撰了《世界工程奇迹》一书,于1942年由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该书介绍了世界各国桥梁、建筑、古代建筑、道路、铁路、隧道及水利等重大工程,其中包括钱塘江大桥、上海市体育场、滇湎公路、长城等中国古今建筑,旨在揭示“现代工程师之思想技巧及其精神毅力”,“不但可以使一般人认识现代工程之实质与其重要性,亦足以供工程学生之借镜与修养焉”。

任鸿隽曾说,许多社员始终为科学社服务,“数十年如一日,如已故的胡明复先生、杨杏佛先生,及现存的秉农山先生、钱雨农先生、杨允中先生,皆在社中主持研究,或服务社中在二十年以上。这是因为他们真能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这里的“善道”,在杨孝述、杨臣勋父子身上不仅体现为普及科学的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也体现为儿子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父亲的理解与爱戴。他们父子坚守科学救国初心、携手前行的背影,是中国科学史上一道亮丽、感人的风景。

《中国科学报》 (2020-07-09 第5版 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