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鹏先(中)指导村民香菇生产。
■本报记者 张行勇
火烧店镇烧房坝村在陕西省留坝县城以南,直线距离不过6公里。5月30日上午,尹鹏先乘坐汽车从县城出发,在秦岭曲曲折折的山路上颠簸了20多分钟,终于回到他任党支部书记的烧房坝村。
地处秦岭南麓腹地的留坝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之一,野生动物达41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大熊猫、羚牛、大鲵等25种,因张良庙紫柏山闻名于世。同时,这里也因自然条件因素,成为一个贫困县。
尹鹏先目前除了担任这个小山村的支书外,还兼任留坝县副县长、发改局局长。从5月17日起,尹鹏先在省委党校培训学习,已经有半个月没见到村里的亲人们了。
不去哈佛去山村
“认识尹支书不?”
“认识。他是我们村的致富领路人!”
村里香菇加工基地分拣工、村民姜连英和王海艳不约而同地回答前来开展调研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领导。
尹鹏先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2018届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生,中共党员。毕业之际,他放弃了美国哈佛大学的邀请函及国家公派留学的名额,考取了陕西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主动申请来到秦岭深处的贫困县留坝县挂职。他先在该县留侯镇庙台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岗位上锻炼了4个月,2019年1月起担任火烧店镇烧房坝村党支部书记。
烧房坝村位于褒河西侧支流尚溪河两岸,共有4个村民小组、137户3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48人。
带领老乡发展香菇产业
尹鹏先入村后,一手抓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袋料香菇产业,白天和村民一同劳动,晚上与村干部们开会。一年时间,烧房坝村大桥通了、路面硬化了、厕所改造了、垃圾回收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尹鹏先熟悉了全村人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坚持推动下,烧房坝村的香菇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2019年,烧房坝村实现香菇生产40万筒,村民增收80多万元。年底,村民们还破天荒地领到了村集体的分红。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2万多元,比上年增加约15%。
科技支撑发展特色致富产业,让村民们真正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村创业致富。黑色的香菇大棚沿着尚溪河两岸不断建立,现在的烧房坝村已成为留坝县袋料香菇规模、速度、效益第一村。
谈到今年的收入预计,63岁的村主任唐清明高兴地说:“从目前来看,今年村集体累计收入能比去年增长3倍多”。
少了“书生气”,多了“群众气”
一年前推动香菇产业发展时的一幕情景,让尹鹏先难以忘记:因村里几个种植大户意见不一致,相互不认可,矛盾很大。一天晚上,尹鹏先召集大家开会,结果矛盾集中爆发,村民之间发生激烈的争吵。眼看24点已过,尹鹏先拍案而起,确定原则、统一思想,一场发展大幕在那个夜晚正式拉开。
“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我们强力发展的定力!”2020年,尹鹏先给烧房坝村确定的发展蓝图是食用菌产业扩大规模,特色经济林产业高标准示范带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取得新突破,村集体收入翻一番。对此,他满怀信心。
“修路、架桥、发展产业,在我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回想这两年在留坝县的挂职经历,尹鹏先告诉母校教师,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少了“书生气”,多了“群众气”。“和群众建立了一辈子都无法割舍的感情,我明白了工作为了谁。”他语气坚定地说。
《中国科学报》 (2020-06-16 第8版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