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凡 桂运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6-11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顺磁共振检测法提升谱线分辨率27倍

 

本报讯(本报记者杨凡 通讯员桂运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团队提出并使用一种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传感器的高分辨顺磁共振探测方法,获得了千赫兹谱线分辨率的单自旋顺磁共振谱。该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电子顺磁共振谱学技术,是当代重要的物质科学研究手段,常用来获取分子动力学、结构等信息。近几十年来,得益于新探测技术的出现,空间分辨率不断提升,而谱线分辨率却停留在兆赫兹量级。

突破当前谱线分辨率限制,需寻求克服环境噪声的新方法。除了主动抑制噪声,另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让被测自旋天然地对噪声免疫。在特定磁场等条件下,有一类特殊自旋态能够抵抗外界磁场噪声的扰动,电子在这些自旋态之间跃迁产生的谱线就会窄化。此前有报道称,对于一类顺磁性物质,在零磁场下也存在这种现象。但传统顺磁共振技术的检测灵敏度与磁场大小相关,零场下探测效率极低,限制了实际应用。

杜江峰团队使用NV色心量子传感器进行顺磁共振检测。他们此前已经证明即使在零场下,NV色心依然具有单自旋级别的检测灵敏度。为了观测到谱线窄化,实现高分辨率谱学探测,他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零场的顺磁共振关联序列,极大地压制了NV传感器本征展宽,成功实现金刚石中单个氮原子电子自旋的窄化跃迁探测,相较传统方法谱线分辨率提升了27倍,达到8.6千赫兹,这是目前基于金刚石量子传感器微观顺磁共振谱学的最高指标。

这种新型测量手段没有真空、低温等苛刻的环境条件限制,可在室温大气溶液等条件下工作,可以更加精细地分析单分子结构信息、动力学变化以及局部环境特征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az8244

《中国科学报》 (2020-06-1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