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2-26
选择字号:
天大口服新冠疫苗引争议,专家呼吁:
疫苗研发急不得也慢不得

 

■本报记者 赵广立

2月25日,天津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金海团队已经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口服疫苗,且黄金海本人4倍量口服样品,无任何副作用反应。

该消息很快引发各方关注和热议。随后不久,黄金海回应称该“口服疫苗”的效果“只是推断”,只完成了一些前期工作,在未开展动物实验的情况下,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是未经临床验证,“距离上市还很远”。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相关负责人随后也对媒体表示,疫苗获批至少需要完成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一系列流程才有可能上市,“我国对于疫苗的审批和监管还是相当严格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治疗性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名誉主任闻玉梅则呼吁,国家各部门要把非常时期加速疫苗研发“上升到创新和技术储备的高度”。

5种疫苗正紧急研发

疫苗研发有多难?此次疫情期间能否等得到疫苗?根据《中国科学报》获知的信息,目前科技部已经批复支持5种疫苗的研发,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核酸疫苗、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些疫苗的研发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带领团队开展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研发的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严景华告诉《中国科学报》,以上5种疫苗策略各具特点、各有优劣,但最终目标都是尽快开发出有效性、安全性符合要求的疫苗产品。

严景华说,具体哪种疫苗最先开发出来,哪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更好,都有待最终评价,“这也是科技部对5种疫苗都支持的原因之一”。

不过,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疫苗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实验室样品到上市,中间须历经疫苗试样制备、动物实验、临床前生产工艺研发、临床试验、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诸多环节,在平时往往需要数年时间,非常时期至少也要几个月制备和反复验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种类不同 殊途同归

在5种疫苗中,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较为常见,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则是比较新颖的形式,尤其以DNA疫苗和mRNA疫苗为代表的核酸疫苗,因其不需体外表达等步骤,在研发前期推进速度较快。

不过,严景华表示,目前世界上尚未见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核酸疫苗上市,相关生产工艺和质控标准的制定或许在疫苗制备后期“比较费时间”。

相比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的一个优势是,它是把病毒最重要的抗原部分进行表达,表达出来为蛋白质成分,在使用、工艺生产时都更安全。不过,它也有局限性——大部分重组蛋白疫苗需要依靠佐剂(配伍)的帮助发挥免疫原性。

“任何一个疫苗不能说它绝对好或不好,要按需定制。”严景华说,根据不同病毒的特征来选择,“最终目标就是安全和有效,不管选择什么路径” 。

不要给疫苗研发泼冷水

疫苗的研发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不过,一些人觉得新冠病毒或许也会像SARS冠状病毒一样,等不及疫苗研发成功就消失了,如此一来,疫苗可能“指望不上”。

“我不同意疫苗研发是马后炮,反而认为现在研发疫苗非常重要。”闻玉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说,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选择永远是疫苗。“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地做出来。”

“一方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疫苗还是要加快做,假如今冬明春疫情卷土重来,我们怎么办?另外,万一病毒继续扩散(到全世界)的话,我们也可以用它来支援其他国家。”闻玉梅说,疫苗研发要鼓励,不要泼冷水,不要说什么“反正用不上”。

“疫苗研发是系统工程,因为它要用在群体性的健康人身上,有严苛的标准和审核批准制度,但在非常时期,与疫苗相关的各部门应在已有的认识和经验上有所创新,把这个链条打通走顺,加快非常时期的疫苗研发进度。”闻玉梅认为,加快突发传染病疫苗的检验和审批也是一种技术储备。

严景华告诉记者,就目前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来说,各相关部门对其团队的进展非常关注。“各个相关机构都很频繁地跟我们沟通,它们这么做也是为了保证疫苗尽快上市。”

《中国科学报》 (2020-02-26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