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汉斌 赵广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2-11
选择字号:
大湾区跻身世界前列靠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共建生态对话”现场。 符烽供图

■本报记者 朱汉斌 赵广立

“创新体系很重要。”12月8日,科技部高新司原副司长余健在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湾区中心)主办的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上,以《践行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国际科创体系》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区域间的竞争,就是体系的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要在全世界脱颖而出,必须建立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余健认为,创新体系是个“金三角”,包括一流的高校、一流的科研机构、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正是广东竞争优势所在。

“要素作缨缚苍龙”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大湾区的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如何盘活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创新生态资源,培育更强的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提质扩容增效发展的核心命题。”大湾区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秦海鸥如是说。

大湾区要素总量丰沛,创新产出增速快。正如本次大会主题“智汇湾区舒长空,要素作缨缚苍龙”擘画的那样,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政策要素、平台要素、园区要素、知识产权要素、资本要素、数字与技术要素、产业要素、人才要素等资源,人们期待一个共建共享共赢的创新生态体系能够瓜熟蒂落。

为此,大会专门设置了三场“共建生态对话”,将目光瞄准“创新生态共建”,聚焦“成果转化、产业化要素”和“资本市场助力创新生态建设”。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认为,“大会聚焦推动湾区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打造湾区创新生态,非常有意义!”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增长结构以及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尤为重要。而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是产生新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础,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等要素链条相互交织、相互支撑。

“作为创新生态链的一员,大湾区中心是要素资源的整合者和赋能者。”秦海鸥说,大湾区中心扮演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服务对接的“组局者”,引入大量投资方、金融机构与企业洽谈,为市场要素的涌动“添一把劲”。

据介绍,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旨在通过汇聚高校科研、技术成果、资本市场、人才、项目、数据等要素资源,实现创新生态要素的循环赋能,助力构建大湾区创新生态圈。

用创新资源服务科技企业

大湾区中心成立于2019年4月,是由政府主导推动、国企牵头组建、市场化运作的首个以“大湾区”字号注册的一站式科技企业服务平台。该中心成立不到2年,以投前估值3亿元的身价、逆势增长7倍的业绩成功进行B轮千万元级别融资,投资方包括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成为国企混改创新标杆。

“我们给大湾区中心投资,也是在为广州的初创企业投资。”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荣提到,大湾区中心链接了众多科技金融资源,这将为企业成长构建良好的生态。

在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看来,当前,国有资本成为企业重要的投资主体。未来,国有资本要大力投资在科技创新方向,特别是要支持大中小企业与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引领带动大量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从而把产业链和上下游打通。

谈及后疫情时代科创企业的痛点,秦海鸥认为,大湾区中心目标不是简单的资源链接平台,而是资源赋能型平台。大湾区中心希望通过整合,用科技创新资源来服务科技企业,促进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要素市场化的配置是构建大湾区创新生态的关键一环。王桂林表示,希望通过大湾区中心这类市场化平台机构发挥资源整合和链接作用,推动湾区内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更好构建湾区创新大生态。

秦海鸥介绍说,大湾区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科技企业需求,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链接政府、国企、高校院所、产业园区、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资源,为科技企业提供赋能式的服务,通过持续服务和“陪跑”,实现共赢。目前该中心深度服务企业由最初的50家增加至500多家,计划明年深度服务企业突破1000家。

“大湾区中心不仅要做企业和资本的中间协调人,也希望成为‘平台的平台’,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生态圈。”秦海鸥说,“看似是我们帮助了企业,实际上企业也成为我们要素配置的重要一环,反向给大湾区中心赋能。”

《中国科学报》 (2020-12-11 第3版 转移转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