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兴宇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1-12
选择字号:
建设优良学风 靠“疏”也靠“堵”

 

侯兴宇

什么是科研机构的学风?以国内某高校“红专并进”的校训为例,就是专业主义。也就是一切从专业出发,凡事做到极致。国外的科研机构也讲究“Research Culture”,想来也是学风的意思。

所谓存在学风问题,本质上是指存在主观主义、本位主义的问题。前者主要表现在不注重研究现状,不从实际出发,工作全凭主观、夸夸其谈、人云亦云,凡事一刀切。后者主要表现在只看见局部利益,忽视全体利益,工作脱离群众和实际问题、闭门造车、推诿拖延。

开展学风建设,首先要克服主观主义和减少本位主义。

根据《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科研机构的学风应包含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等四方面内容。

具体而言,科研机构的学风,首先要崇尚学术民主。研究人员能开诚布公地进行不同的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年轻人能放心大胆地创造性地表达学术观点并同学术权威公平公开地进行讨论。

其次是坚守诚信底线。其中包括自律和他律两种要求,自律是要求树立“红线”意识,严守科研诚信、伦理规范,尊重研究中的原创劳动,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或非法侵占他人科研成果等;他律是要求建立科研诚信审核、科研伦理审查等制度,开展教育引导,压实监管责任,实行“零容忍”和“一票否决”等。

再次要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凡举如下:掌握科研一手资料;保管好原始数据;保证研究有足够时间,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擅自变更工作单位;杜绝无实质性兼职和挂名;不夸大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对承担科研项目和院士工作站等进行规范。

最后要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主要表现为破除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科技项目、奖励、人才计划和院士增选等不“打招呼”、不“走关系”,不投感情票、单位票、利益票;高层次专家在引领社会风气上发挥表率作用等。

科研机构的学风,一言以蔽之,就是专业主义。也就是要尊重科研规律和工作实际(即实事求是),反对自以为是和夸夸其谈(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即主观主义);崇尚学术民主(维护全体利益),反对局部利益和个人主义(圈子文化即本位主义)。

如何建设优良学风?需要既尊崇学术民主、反对一言堂或学阀作风;又兼顾集体利益,解决“卡脖子”问题,反对科研圈子和山头文化;更要维护研究的完整性、可靠性和透明性。

构建科研机构优良学风首先要在价值层面进行引领。要弘扬科学精神,摒弃主观主义;弘扬科学家精神,反对个人主义;尊崇专业主义,反对本位主义。

其次要在制度层面进行规划,为涵养学风营造政策环境。减少不合理的评价、不必要的帽子、不该有的奖项、华而不实的论文、似是而非的项目,让科研人员把心思用在研究上。

再次要在行为层面进行塑造,为学风转变提供看得见的参照。树身边的模范,带动青年人的志向;当合格的导师,匡正学生的人生;贡献突破性成果,致力于真正的创新。把良好学风体现在日常工作和小事中。

建设良好学风主要靠“疏”,既做引导,又要涵养。这些举措针对的是“大多数”,要长期做下去,久久为功。

建设良好学风也需要“堵”,要警示、惩戒,避免不教而诛。大力开展教育,形成警示效应。堵的措施针对的是“极少数”,所以堵是疏的补充,而不能反过来,更不能造成寒蝉效应。

总之,建设优良学风,靠疏也靠堵,二者各有侧重,不能混为一谈或相互替代。明晰这一“思想方法问题”,对科研机构和高校深化学风建设或许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监督与审计局)

《中国科学报》 (2020-11-1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