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永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0-20
选择字号:
习力学泰斗风范,传阿舟先生精神
——纪念张阿舟先生诞辰100周年

 

■ 郑永安

今年是振动力学泰斗张阿舟先生诞辰100周年。9月27日,张阿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12位院士从各地赶来,追思学习张阿舟先生的爱国情怀、学术风范、科学精神和高尚品德,缅怀他为力学学科建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探讨我国力学学科发展。

张阿舟先生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9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初放弃国外舒适的工作环境回到祖国怀抱,1951年被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厂,主持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并荣立特等功;1955年调任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从教,曾任副院长,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

张阿舟先生开拓了我国飞机结构强度研究,在飞机结构静/动强度、振动环境工程等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同时,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张阿舟先生也培养了包括赵淳生院士、胡海岩院士、向锦武院士等在内的一批优秀人才。作为一位知名民主党派人士和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张阿舟先生积极参政议政,曾于1986年与沈元、季文美、胡溪涛三位前辈联名向邓小平同志上书,呼吁国家要“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被誉为“航空四君子”。

张阿舟先生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上世纪50年代,他与范绪箕先生、戴昌晖先生、杨岞生先生等著名学者共同创建了南航力学学科。在张阿舟先生等前辈的带领下,南航力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1962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获得首批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获得首批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得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建设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南航力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张阿舟先生以他一生的奋斗和丰硕的成果,成就了他在力学界、航空界和教育界的崇高学术声望,以他无私的奉献和高尚的师德赢得了广大同行和师生的敬重和爱戴,被南航人亲切地称为“阿舟先生”。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阿舟先生身上就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所说的科学家精神。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传承。我们认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承担好建设教育强国的光荣使命,包括全体南航人在内的航天学人要学习、传承并发扬光大阿舟先生的三种精神品质。

首先,学习阿舟先生心系航空、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众所周知,航空航天是20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是以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现代科学技术,对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阿舟先生1937年进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1941年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央大学和中央航空研究院从事两种滑翔机的设计、技术工作。后来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留学,转向力学领域,他的硕士、博士论文也都是围绕着飞机机翼、机身开展力学研究。回国后,主持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静力实验,作出重大贡献。

1955年,阿舟先生调任南航后,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了飞机结构强度理论,上世纪60年代转向结构振动理论和应用研究,上世纪70年代发展完善了线性系统振动的复模态理论,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辟机械故障诊断研究新方向。他是我国航空结构强度和振动规范领域的奠基者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航空。心系航空、至诚报国,是张阿舟先生矢志创新、刻苦攻关的最大动力。航空报国也是我们航空航天大学所有学人的精神底色和第一价值追求。

其次,学习阿舟先生追求真理、不断超越的科学精神。1957年,钱学森曾发表过一篇极有影响力的论文。在这篇题为《论技术科学》的论文中,钱老认为:“技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综合,它自然有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工程技术的地方。”钱老还认为:“力学对航空技术的贡献是决定性的,是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相互作用的典型。”从事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是能够做到引领世界科学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相互统一的。换言之,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科研,就必须要兼具从重大工程中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从工程实践中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在这方面,阿舟先生做出了榜样。

2018年,阿舟先生门下的博士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在南航教育思想大讨论所作的报告中,引用了阿舟先生的一句名言:“理论工作者总认为自己的结果正确,但可能是错误的;实验工作者总担心自己的结果有错误,但其实是正确的。”阿舟先生生前的助手、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也说过:“张阿舟教授是工程师中基础理论宽厚、科学素养良好的科学家;他又是教授中实践经验丰富、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师。张老师既善于从理论角度指出你由工程实际中凝练科学问题的不足,又善于从工程角度指出你理论联系实际的欠缺。他真是一位顶级的教育大师!”

涵泳咀嚼有关阿舟先生的这两段意味深长的话,对于航空航天学人加强对科学与工程辩证关系的理解和实践,找到科研突破点,至关重要。

第三,学习阿舟先生为人师表、奖掖后学的大师风范。在1955年调入南京航空学院后,阿舟先生长期担任航空工程、力学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先后开设过“飞机构造与强度”“飞机强度计算”“理论力学”“直升机设计”等课程,主编或参与编写过《飞机强度计算》《飞行器振动基础》等多种教材,为学校的教学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60年代初,他开始招收研究生,并指导青年教师对振动理论和应用开展系统研究。1981年起,他开始招收固体力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他学识渊博、视野宽广,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结构强度和振动研究的优秀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成为科技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不少成了著名的专家、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张阿舟先生在教育改革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了促进和迎接我国自行设计飞机高潮的到来,他认为必须从培养新型的飞机设计人才做起。1991年,71岁的他提出要对飞机设计专业实施设计—材料—制造—维修—诊断/管理一体化教育,使所培养的学生能在飞机设计的全过程中,全寿命、全方位地综合考虑问题。

此外,张阿舟先生言传身教,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方法的教育。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每次参加人大会议回来都向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介绍大会期间所了解的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教育研究生将个人的人生理想同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相结合。他被研究生视为终生受益的良师。

总之,阿舟先生是一代宗师。他本身就是一所大学,也是一本大书。他爱国的一生、科学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科学报》 (2020-10-20 第7版 视点)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