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涛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9-11
选择字号:
读懂基层

 

支队在盐池县曾记畔村参加扶贫工作调研

■丁涛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6周时间,我们参与到地方公共管理部门日常工作、深入扶贫一线调研脱贫攻坚、倾听基层工作者有关收获与梦想的心声、组织励志宣讲播撒希望的种子……”在今年实践总结分享会上,我作为清华大学骨干基层实践宁夏吴忠支队的队长,这样分享自己的感悟。

2019年5月,清华大学第十期研究生骨干研修班开班,我经过选拔,成了一百多名学员中的一分子。该研修班由校党委研工部、校研究生团委面向全校招生,旨在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德才兼备、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且有志于从事公共服务事业的研究生骨干。

该班培养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在基层实践活动开始之前,学校专门组织骨干研修班的同学进行了三次大课、三次小课共六次培训课程,这些课程针对“树立基层服务价值理念”“公文基础知识与党政机关公文写作”“社会研究基本方法”等问题展开,为我们的暑期实践打好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为实践环节,我们10人为一组,分别前往四川宜宾、宁夏吴忠、广西百色、河南洛阳、陕西安康等19个地区进行基层实践;

第三阶段在今年9月份,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等形式巩固培养成果,通过座谈和小班研讨的形式,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基层公共服务事业的理解。

“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什么样?到基层工作需要怎样的素质?”带着“走进基层、读懂基层、建设基层”的想法,我来到宁夏吴忠市应急管理局进行基层锻炼。6周时间里,我随局领导调研检查、协助同事起草公文,并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具体案例。

在这段经历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一份几页纸的文件。这份文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政协委员邢纪国同志“关于组建吴忠市志愿救援团”的意见提案进行答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然是回复政协委员的意见,那就需要实地调研目前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状况。于是,我跟随局里有关领导到基层的几个社区调研了当地的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和维护情况。

在调研中,我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微型消防站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并在调研结束后,协助相关领导同志起草了一份公文,在帮助领导起草、修改文件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份简短的公文背后,是扎实的调研和严谨的态度。我也认识到公文写作规范的重要性,并体会到出发前进行公文写作相关培训的必要性。

除了在自己的部门实践锻炼外,作为支队长,我还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以扶贫调研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我们支队调研了盐池县惠安堡镇大坝村的黄花菜扶贫产业和曾记畔村的金融扶贫措施,其中,曾记畔村村支书朱玉国和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迹令我印象深刻。

朱书记通过小额信贷的模式,从银行贷款给困难群众,让他们发展产业。在贷款给群众的过程中,朱书记走访了每一户困难群众,详细了解他们贫困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支持群众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比如滩羊养殖,杂粮、药材、牧草种植等。在朱书记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曾记畔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扶贫先进村。从朱书记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道理。扶贫工作不仅辛苦,而且复杂,需要基层扶贫干部挨家挨户摸清楚每一户困难群众贫困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干部,尤其是很多近年来才参加工作的选调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更加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虽然这些学长学姐只比我大几岁,但是他们大多皮肤黝黑、嗓音沙哑,正是长期基层辛劳的工作使得他们看上去苍老了很多。

然而,基层干部皮肤黑了,老百姓的日子好了,基层干部的嗓子哑了,老百姓的生活富了,基层干部辛苦了,老百姓脱贫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信念,学习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生)

《中国科学报》 (2019-09-11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