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喜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9-6
选择字号:
荐书

《文学之用》,[美]芮塔·菲尔斯基著,刘洋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或者是一部小说,或者是一首诗歌、一出戏剧,人们总能被文艺作品击中心灵,这种体验往往不仅是一瞬的震撼,更是永恒的影响;也不只是个人的感受,而是万众的共鸣。这正是文艺存在的重要原因,而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针对这一现象,本书作者作出了独特而全新的诠释,直击“文艺这一虚构行为,为何引发人们长久共鸣?它如何改变我们,及我们对世界真实的体验”这两大核心问题。在书中,她提出了文学阅读的四个层次,即“认识”“着魔”“知识”和“震惊”,为学术意义上的“文学之用”与普通读者日常阅读的“文学之用”架起桥梁。

芮塔·菲尔斯基是美国著名学者、古根海姆奖得主,曾任国际顶尖人文学术刊物《新文学史》主编,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和文学研究中最有声望的学者。

 

《珞珈筑记:一座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的诞生》,刘文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1929年5月22日,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发表就职演讲时说:“武汉大学要么不办,要办就办一所有崇高理想、具有一流水准的大学。”

本书以大学存在的空间场域——校园为研究对象和切入口,是关于近代中国大学史的一项个案研究新成果。全书用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民国时期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从无到有、从荒野湖山到黉宫胜地的动态过程,还原了其间各方之间的复杂纠葛,以及建校先驱为新校园诞生所做的不懈努力。

该书又将珞珈山校园的诞生置于近代中西建筑文化激荡交汇的历史进程中,探究了这一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所折射出的建筑文化意涵和时代思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独特视角。

 


 

《建筑师之眼:科拉布建筑摄影的魔力》,[美]约翰·科马齐著,贺霞译,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

巴尔萨泽·科拉布是一位让建筑师的作品永传不朽的摄影家,他曾受雇于许多优秀的建筑大师,如柯布西耶、沙里宁、贝聿铭等,并在1964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建筑摄影金奖。他所捕捉到的影像和被摄主体纯粹极简,又能尽现绰约风采。

关于20世纪中叶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摄影作品仅仅是科拉布50年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代表。他还就城镇景观、玛雅神庙、托斯卡纳山城、罗马屋顶景观以及美国、中国、也门的本土建筑,美国汽车文化和城市发展演变等更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书有近200幅影像,同时也是第一本记录科拉布建筑摄影生涯的作品,作者爬梳了科拉布在摄影上的曲折路径,包括他逃离匈牙利、到巴黎著名的美术学院学习建筑,而后迁往美国展开建筑摄影生涯的过程,并分享了科拉布摄影创作背后的故事。

 


 

《牛津的6堂自我精进课》,[日]冈田昭人著,潘越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6月出版

如果将牛津大学与日本各大学的教育相比较,决定性的差异是什么?本书作者是日本首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因对现今日本的育人方法抱有疑问而产生了危机感,“如何培养出能够破除不良惯例的人才,实现大学和企业一体化,在全球化中生存发展下去,对此我们现在必须认真思考”。

本书以作者在牛津大学留学时获得的海外教育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的视角再现牛津大学独特的课堂模式,结合他在东京外国语大学的教育实践,将国际性人才在世界上活跃所必需的习惯与价值观、绅士精神,特别是他认为现代日本人欠缺的“6种能力”的学习方法传达给读者。(喜平)

《中国科学报》 (2019-09-06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